子宫内膜癌发病极为隐匿,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沉默杀手”,是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前列的疾病。发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到了晚期,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效果不良。因此,必须尽早筛查,及时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预后效果。
早筛——揪出隐匿的“杀手”
病情监测
子宫内膜癌疾病发生早期,主要表现为阴道异常出血,包括月经周期紊乱、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与此同时,也有部分患者出现腹痛或阴道排液。女性应高度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并在上述疾病出现时及时就医。
妇科检查
定期进行妇科筛查是及时发现妇科疾病的重要途径。其中,妇科超声检查能够对子宫内膜形态、厚度和血流等情况进行了解,初步筛查可疑病变。宫腔镜检查能够直观地观察子宫内膜,活检可疑部位,提高诊断准确性。
生物标志物检测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广泛应用了癌抗原125、人附睾蛋白等生物标志物检测,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提高筛查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治疗——多维度的“攻坚战”
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微创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可经腹或腹腔镜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经腹手术属于传统手术,手术视野较大,便于医生直接观察腹腔内的情况,全面探查和切除病变部位,适用于病情复杂、肿瘤体积较大或伴有严重盆腔年龄等不适合腹腔镜手术的患者。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速度快、疼痛感不强,能够放大手术视野,便于医生清晰观察病变部位,从而精准地切除子宫及相关组织、清扫淋巴结等。
放射治疗
体外放疗适用于复发或晚期患者,传统高能射线除了杀伤细胞之外,还可能导致周边正常组织受损。质子重离子放疗是现代化技术的一种,能够将能量精准聚焦于肿瘤,降低周边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减少膀胱炎和放射性肠炎等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腔内放疗适用于早期患者,通过将其放在宫腔内直接照射肿瘤,局部控制率更高。与此同时,图像引导放疗技术能够对肿瘤变化进行监测,及时调整放疗参数,提高放疗的疗效和准确性。
化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适用于复发、晚期或高危患者,常用紫杉醇、卡铂等药物抑制癌细胞生长。近年来,PARP抑制剂等靶向化疗药物治疗中取得较大的突破,此类药物通过对癌细胞DNA损伤修复途径进行抑制,尤其适用于治疗BRCA基因突变等DNA损伤修复缺陷的子宫内膜癌患者,能够精准地作用在癌细胞上,降低不良反应。此外,纳米技术应用于化疗药物递送,能够靶向递送纳米粒子包裹药物,从而提高肿瘤部位药物的浓度,降低毒副作用。
激素治疗
部分患者的癌细胞对激素比较敏感,通常选择应用高效孕激素,对癌细胞的生长进行抑制。现如今,国内外正加大力度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新型激素调节剂的应用,通过对雄激素往雌激素转化进行抑制,降低雌激素水平,抑制雌激素依赖型癌细胞。激素治疗适用于复发、晚期且不耐受放疗或手术患者,通过缓解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研究逐步推进。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通过将自身免疫系统激活,将癌细胞杀伤,其中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对PD -1、PD -L1等免疫检查点蛋白进行阻断,解除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目前,免疫治疗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联合的试验广泛开展,且取得一定的效果。
小结
医疗技术快速进步,未来,精准医疗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现代化检测手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筛查和治疗方案,同时,逐步研发新型药物和治疗技术,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当然,女性应提高健康意识,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呵护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