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经常感到腿脚冰凉,尤其是在冬季?走路一段时间后,小腿或脚部会出现酸胀、疼痛,休息后又能缓解?如果您有以上症状,可要当心了,这可能是“沉默的下肢杀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向您发出警报!
1.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是负责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随着年龄增长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动脉血管内壁会逐渐沉积一些脂质、胆固醇等物质,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如果发生在下肢动脉,就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简单来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像是下肢血管这条“公路”上出现了“堵塞”,导致血液流通不畅,腿和脚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2.“沉默的杀手”有多可怕?
之所以称之为“沉默的杀手”,是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很多人误以为是年纪大了、受凉了或者腰椎问题。然而,它绝非小事,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疼痛难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在休息时也会感到腿脚疼痛(静息痛),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
肢体溃疡,面临截肢风险:动脉闭塞严重时,下肢组织因缺血缺氧发生坏死,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全身动脉粥样硬化“风向标”:下肢动脉硬化往往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表现,提示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危及生命。
3.身体会发出哪些“警报”?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通常与血管狭窄程度和部位有关,早期可能症状轻微或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常见的“警报”信号包括:
腿脚发凉、麻木:患肢动脉供血不足,导致腿脚温度降低,感觉发凉、麻木,尤其在寒冷环境下更明显。
间歇性跛行: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症状。患者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小腿或臀部肌肉出现酸胀、疼痛、乏力,被迫停下休息,休息片刻后症状缓解,再次行走后又出现。
静息痛: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患者在休息时也会感到腿脚疼痛,夜间尤其明显,常需抱腿而坐或下垂肢体才能缓解。
足部皮肤颜色改变:患肢皮肤可能出现苍白、发紫、发凉、干燥、脱皮等改变。
足部溃疡或坏疽:严重缺血时,足部容易出现溃疡,且不易愈合,甚至发生坏疽。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触摸足背动脉搏动,可感觉搏动减弱或消失。
4.如何应对“沉默的杀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肢体血供、预防病情进展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治疗方法包括:
生活方式干预
戒烟:戒烟是延缓动脉硬化进展最重要的一步。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适度运动:进行规律的步行、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减轻血管负担。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
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管扩张药物:改善肢体血供,缓解疼痛症状。
改善微循环药物: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组织供血。
介入治疗:对于血管狭窄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血流。
手术治疗:对于血管完全闭塞或介入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动脉旁路移植术,建立新的血管通路,恢复肢体血供。
5.防患于未然,远离“沉默的杀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就能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积极控制“三高”: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如有异常及时治疗。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6.结语
腿脚冰凉、走路腿疼不是小事,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出的“警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沉默杀手”的关键!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任何异常信号,及时就医,守护您的下肢健康,远离“沉默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