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大家听起来并不陌生,因为它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近几年由于吸烟群体、老年群体的增多以及空气污染的加重,慢阻肺发病率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已成为影响老年群体呼吸健康乃至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
什么是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目前临床上多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进行性发展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病群体以老年人多见。
慢阻肺临床表现
1咳嗽和咳痰:患者常常感到晨起时有持续的咳嗽,伴有大量黏稠的痰液。这种症状通常在早期阶段比较明显,随着病情加重,咳嗽的频率和强度会增加。
2喘息和胸闷:由于气道狭窄,患者可能会感到喘息,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更为明显。胸闷感则是由于肺部通气不足引起的,患者常常需要采取特定的姿势来缓解不适感。
3呼吸困难: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进行日常活动时。这种呼吸困难可能逐渐加重,甚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吃力。
4食欲减退和抑郁:慢阻肺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许多患者因长期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降低而感到抑郁,同时食欲减退也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5肺功能衰竭:在疾病的晚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肺功能衰竭,表现为极度的呼吸困难,甚至需要依赖氧气支持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慢阻肺为何会频繁“找上门”?
1吸烟:慢阻肺的主要诱因
吸烟被广泛认为是导致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害呼吸道和肺部,长期吸烟不仅会导致肺部的慢性炎症,还会使气道变窄,增加痰液分泌,从而引发慢阻肺。一项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的慢阻肺患病率比非吸烟者要高出10倍以上。除了主动吸烟,二手烟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许多非吸烟者在日常生活中暴露于他人吸烟的环境中,依然面临着慢阻肺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戒烟显得尤为重要。
2空气污染:无形的敌人
空气污染是导致慢阻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根据不同的来源,空气污染可以分为室内污染和室外污染。室内污染主要源于家庭日常生活中的有害物质,例如燃烧木材、煤炭等产生的烟雾,以及使用某些清洁剂和喷雾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积聚,容易被人吸入,从而对肺部造成严重伤害。室外污染则主要是由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等因素所造成。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污染物质不仅能够进入肺部,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健康。
得了慢阻肺,该怎样进行自我管理?
1戒烟与环境控制
戒烟是慢阻肺患者自我管理的首要因素。同时,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烟雾和其他空气污染物,例如工业废气、家用清洁剂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2科学使用药物
应遵循医生的指导,科学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必要时按需使用,以缓解呼吸困难。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以避免副作用。同时,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避免滥用,以减少耐药性风险。
3呼吸肌功能锻炼
呼吸肌的功能训练对于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患者可以采取腹式呼吸法与缩唇呼吸法,这两种方法能有效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部通气效率。
4制定锻炼计划
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包括散步、太极拳、体操、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等活动。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强度,以确保安全
5家庭氧疗
对于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慢阻肺患者,家庭氧疗是一种有效的自我管理措施。通过鼻导管低流量持续给氧,通常控制在1~2L/min,可以有效避免二氧化碳潴留的加重和对呼吸的抑制。每日应保证氧疗时间在12~15小时以上,如条件允许,最好达到18小时。
考虑到该种疾病极有可能出现恶化,并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故而患者必须采取相应的自我管理措施,全面提高其日常生活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