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胃肠镜是“透视眼”?它能揪出哪些早期病变?

时间 :2025-01-10 作者 :姜荣 来源:山东省乳山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现代医学的精密仪器中,胃肠镜堪称消化道的“透视眼”,它能深入人体内部,将胃肠的状况清晰呈现,在早期病变的筛查与诊断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胃肠镜检查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可它究竟能揪出哪些早期病变呢?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

一、胃肠镜:消化道健康的“侦察兵”

胃肠镜是胃镜和肠镜的统称,胃镜通过口腔插入,可直观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内部情况;肠镜则经肛门进入,能细致检查直肠、结肠和盲肠,它们犹如装备高清摄像头的微型侦察兵,在柔软细长的管道辅助下,深入消化道,精准捕捉哪怕极其微小的异常,让早期病变无处遁形。

二、胃镜:揪出上消化道早期病变

早期食管癌: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吞咽不适、异物感,胃镜检查时,医生能清晰看到食管黏膜的细微变化,如黏膜色泽改变、粗糙不平、局部糜烂或小结节等,对于可疑病变,还可通过活检获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早期胃癌: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容易被忽视,胃镜检查能发现胃黏膜的浅表性病变,如微小的溃疡、息肉、黏膜隆起或凹陷等,早期胃癌在胃镜下的表现可能很隐匿,但经验丰富的医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专业知识,可精准识别,研究表明早期胃癌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则大幅下降,因此胃镜筛查意义重大。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病变:长期的胃食管反流会导致食管黏膜反复损伤,引发一系列病变,胃镜可以观察到食管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以及Barrett食管等特殊表现,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及时发现并干预,能有效降低癌变风险,通过胃镜检查医生还能评估反流对食管造成的损害程度,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三、肠镜:洞察下消化道早期隐患

早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可能仅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容易与痔疮、肠炎等混淆,肠镜能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黏膜的病变,如息肉、溃疡、肿物等,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恶变而来,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息肉,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肠道息肉: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种类繁多,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重要癌前病变,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息肉的大小、形态、位置,还能在检查过程中直接进行切除,避免息肉进一步发展恶变。

炎症性肠病相关病变: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长期反复发作可导致肠道黏膜的慢性炎症、溃疡、狭窄等病变,增加癌变风险,肠镜能够直观显示肠道炎症的范围、程度,以及有无黏膜萎缩、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四、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与建议

胃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消化道病变、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许多早期消化道病变通过胃肠镜下的微创治疗即可达到治愈目的,避免了开腹手术的创伤和风险,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尤其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患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如腹痛、腹胀、便血、吞咽困难等)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已经发现有消化道息肉、溃疡等病变的患者,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的变化。

胃肠镜作为消化道健康的“透视眼”,在早期病变的筛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能够精准揪出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早期病变,以及息肉、炎症性病变等潜在隐患,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了解胃肠镜的作用,重视消化道健康检查,是我们关爱自己、守护生命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借助这双“透视眼”,洞察消化道的细微变化,为健康筑牢防线,享受美好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