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宫颈癌筛查:每个女性都该知道的‘护身符’

时间 :2025-01-10 作者 :陈颖 来源: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它也是少数能通过早期筛查有效预防的癌症之一。许多女性因对筛查不了解或存在误解,错失了最佳防治时机。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宫颈癌筛查的神秘面纱,为每位女性送上这份科学的“健康护身符”。

一、宫颈癌:从病毒感染到癌变的“长跑”

宫颈癌的“罪魁祸首”是人乳头瘤病毒(HPV),约99.7%的宫颈癌与其相关。HPV通过性接触传播,80%的女性一生中可能感染过HPV,但多数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只有持续感染高危型HPV(如16、18型),才可能经历“HPV感染→宫颈病变→癌症”的漫长过程(通常需5-15年)。

关键事实: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癌症,但早期治愈率超90%;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1万,近半发现时已是中晚期;21-65岁女性均需定期筛查,即使接种过HPV疫苗。

二、两大筛查利器:TCTHPV检测

(一)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检查如同给宫颈做“显微镜体检”。医生会用柔软的小刷子轻轻刷取宫颈表面的细胞,整个过程仅需1分钟且无明显疼痛。这些细胞会被放入特殊液体中,通过离心技术去除杂质,最终制成超薄细胞层片,病理医生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它能精准捕捉癌前病变的蛛丝马迹——比如异常增生的鳞状细胞或腺细胞,甚至在宫颈表面看起来完全正常时,就能发现早期癌变信号。这种技术将传统巴氏涂片的漏诊率从20%降低到5%以下,成为宫颈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建议女性从21岁开始,每3年接受一次TCT检查。需注意的是,检查前48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用药或冲洗,以免影响细胞采集的准确性。月经期女性建议推迟检查,但若仅有少量出血仍可进行。对于从未有过性行为的女性,由于感染HPV的风险极低,通常无需进行此项筛查。

(二)HPV检测

HPV检测是宫颈癌防控的“先知预警系统”。通过分析宫颈分泌物中的病毒DNA,能提前5-10年发现高危型HPV感染,尤其是致癌性最强的16型和18型。检测方法与TCT相似,但关注重点从细胞转向病毒本身——就像在犯罪发生前锁定危险分子。30岁以上女性建议将HPV检测与TCT联合筛查,这种“双保险”模式可将宫颈癌漏诊风险降至1%以下。若连续两次联合筛查结果均为阴性(TCT正常且HPV阴性),且无宫颈癌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既往高级别病变史),可每5年进行一次联合筛查。需要特别提醒的是,HPV阳性≠患癌,80%感染者会在1-2年内被自身免疫清除,只有持续感染才需重点关注。检查前注意事项与TCT相同,但更强调采样前不用消毒剂清洗外阴,以免杀灭病毒影响检测结果。无性生活女性因宫颈无暴露史,无需进行HPV检测。这项检测不仅能预警风险,更能指导后续随访频率,真正实现精准防控。

三、筛查结果解读:别被报告单吓到

(一)TCT异常:

当TCT报告显示“ASC-US”(非典型鳞状细胞),意味着发现少量异常细胞,但尚不明确性质。此时需做HPV检测分流:若HPV阴性,通常1年后复查即可;若HPV阳性,则需进一步检查。若结果为“LSIL”(低度病变),提示宫颈细胞轻度异常,60%会在6-12个月内自行恢复,建议6个月后复查监测。最需重视的是“HSIL”(高度病变),这表明细胞变异程度较高,但仍是癌前病变阶段,需通过阴道镜放大观察宫颈,并在可疑部位取活检明确诊断。记住,即便是HSIL,及时干预也可完全治愈,就像发现火灾苗头时扑灭,远比成灾后抢救更有效。

(二)HPV阳性:

检测出HPV16/18型阳性时,不论TCT是否异常,都需立即转诊阴道镜检查,因为这两种型别导致70%的宫颈癌。若为其他高危型(如31、33、52等)阳性,则要看TCT结果:TCT正常者可1年后复查,TCT异常者需阴道镜评估。需明确的是,HPV阳性就像体检发现“小偷入室”,80%的情况免疫系统会“赶走小偷”(自然清除),仅少数持续感染(通常超2年)才可能“酿成损失”。因此不必恐慌,但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就像定期检查门窗防盗系统,确保安全无虞。

四、HPV疫苗:筛查的“黄金搭档”

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武器,能阻断70%-90%的宫颈癌发生。二价疫苗针对致癌性最强的16/18型;四价增加预防6/11型(引发生殖器疣);九价则覆盖7种高危型和2种低危型。9-45岁女性均可接种,首次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佳,但已有性生活或HPV感染仍可接种——如同“查漏补缺”,预防其他未感染型别。需牢记:疫苗无法清除已感染的病毒,也不能替代筛查!接种后仍需按指南定期检查,双管齐下才能筑牢防线。

五、筛查时间表:记住这些关键年龄

21岁前通常无需筛查(除非免疫缺陷)。21-29岁每3年做TCT,因此时HPV感染多为一过性。30岁后升级为“TCT+HPV”联合筛查,每5年一次,因持续感染风险增高。65岁以上若连续3次筛查正常可停止。特殊人群需调整:子宫全切女性(无宫颈)一般无需筛查;HIV感染者因免疫力低下,需每1-2年筛查。记住:筛查间隔非固定,异常结果需缩短复查周期。

六、预防宫颈癌:这些习惯也很重要

吸烟会使宫颈癌风险翻倍,因尼古丁损伤宫颈黏膜屏障。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70%的HPV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阻隔(因病毒可能存在于外阴皮肤)。长期阴道炎(如细菌性阴道病)会破坏局部免疫,建议及时治疗。保持免疫力是关键:每周3次有氧运动、每日摄入300g蔬菜(如西兰花含抗癌物质)、保证7小时睡眠,可增强T淋巴细胞清除HPV的能力。

综上,宫颈癌筛查就像汽车的“年检”,早发现早处理,才能避免“大修”。每位女性都应掌握这份“健康主动权”,让科学筛查成为呵护自己的温柔铠甲。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