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精神科用药,如何与日常生活和谐共处?

时间 :2025-01-10 作者 :牛明娟 来源: 济南市优抚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当面临精神疾病困扰,需要服用精神科药物时,如何让药物与日常生活和谐共处,成为众多患者和家属关心的焦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重要话题。

严格遵医嘱,奠定康复基石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以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医生可能会开具利培酮、奥氮平等药物,并明确规定服用剂量和时间。患者和家属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切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有的患者病情稍有好转,就自行停药,结果导致病情复发,前功尽弃。像抑郁症患者,如果自行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可能会引发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甚至加重抑郁程度。

定期复查也至关重要。通过复查,医生能了解药物疗效和身体对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复查项目通常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以监测药物是否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例如,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异常,定期检查就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了解副作用,积极应对挑战

精神科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体重增加、口干、便秘等。这些副作用可能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但不必过于惊慌。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能有效减轻不适。比如,为缓解口干,可以随身携带水杯,随时补充水分;针对便秘,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同时增加运动量,促进肠道蠕动。

若出现严重副作用,如心律失常、肝肾功能异常等,务必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糖、血脂水平,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或配合使用其他药物进行调控。

调整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康复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对精神健康至关重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上床睡觉和起床,能帮助身体建立良好的生物钟,稳定情绪和精神状态。建议患者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白天过长时间的午睡。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身体恢复。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摄入

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药物疗效,增加副作用风险。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药物吸收。注意药物与某些食物的相互作用,例如葡萄柚会抑制肝药酶CYP3A4,导致血液中药物浓度升高,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所以服用精神科药物期间应避免食用葡萄柚。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活力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能增强体质,缓解压力,改善情绪。运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药物在体内的运输和代谢。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刚开始运动时,可以从短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做好心理调适,积极面对生活

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可能会很漫长,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技巧非常重要,比如深呼吸,当感到紧张焦虑时,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能帮助放松身心;冥想也是不错的选择,每天花15 - 20分钟专注于呼吸或一个特定的意象,排除杂念,让内心平静下来。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家人、朋友聊天、聚会,参加兴趣小组等,都有助于患者融入社会,增强自信心,促进病情康复。患者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积极治疗和生活调整,一定能够战胜疾病。

精神科用药与日常生活的和谐共处,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生的共同努力。严格遵医嘱服药,了解并应对药物副作用,调整生活方式,做好心理调适,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让我们一起关注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方法,让药物成为康复的助力,让患者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