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当“白衣天使”遇上“黑夜精灵” -夜班护士的“生存指南”

时间 :2025-01-03 作者 :于蕾蕾 来源:山东省平阴县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夜班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从事夜班工作就打破了人体自然的昼夜规律,可能导致护士出现睡眠障碍、情绪波动、职业倦怠等问题,尤其是夜间独自一人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无疑使护士夜班压力增加,产生焦虑,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

夜班工作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1.生理影响

睡眠障碍:夜班工作打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导致难以入睡、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身体疲劳感增加,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易患感冒、流感等疾病。

生理疲惫:轮班频繁,往往上一轮夜班造成的疲劳还没恢复,下一轮夜班又到了,身体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2.心理影响

情绪波动:夜班工作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而且夜班时患者病情变化风险高,护士需时刻保持警惕,精神高度紧张,长期这种状态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职业倦怠:夜班时独自一人,工作独立性强,没有群体支持,长期夜班工作可能使护士感到疲惫、无助,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社交隔离:夜班工作可能减少了护士与其家人、朋友的互动,导致社交圈子缩小,孤独感增加。

3.身体健康影响

消化系统问题: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影响了正常饮食节律,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失调,易引发胃痛、胃胀、消化不良甚至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问题:长期夜班工作使护士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4.工作表现影响

注意力下降:睡眠不足可能导致护士在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充沛,增加出错风险,进而影响患者安全

工作效率降低:疲劳和情绪问题可能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判断力和服务质量,进而影响医患关系,导致患者满意度下降

应对策略

1.个人层面的应对策略

合理安排作息:护士应尽量在夜班后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创造黑暗、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补充水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放松训练(如冥想、瑜伽)缓解压力。

心理调适:尝试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社会支持。

2.医院管理层面的应对策略

优化排班制度:采用轮班制,避免护士长期连续夜班工作,尽量缩短夜班时间,减少疲劳累积。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为夜班护士提供舒适的休息室,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定期组织体检,关注夜班护士的身心健康

提供心理支持:设立心理咨询室,为护士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护士掌握应对夜班工作压力的技巧。

社会支持层面的应对策略

提高夜班护士的待遇:提高夜班津贴,保障夜班护士的合法权益。

加强公众对夜班护士的理解和支持:倡导社会关注夜班护士的健康和权益,给予她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鼓励家庭成员理解和支持护士的工作,帮助其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

同事互助:建立同事间的支持网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夜班工作的挑战。

结论

夜班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夜班工作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健康和安全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障。通过个人、医院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降低夜班工作对护士的负面影响,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