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 :2025-01-03 作者 :刘彬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引言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被喻为颅内的“不定时炸弹”,其破裂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引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40-60%。因此,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具有极高的紧迫性。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通过导管引导下的血管内操作,将栓塞材料精准地放置于动脉瘤内,达到阻断动脉瘤供血、促使其血栓形成的目的。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原理

首先,通过穿刺技术将导管引入血管内,通常选择股动脉作为穿刺点。接着,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导管沿血管送达目标动脉瘤位置。此时,可以运用弹簧圈栓塞技术,即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并通过微导管放入数个金属合金材质的弹簧圈,隔绝动脉瘤与正常动脉,使得血液不能进入动脉瘤内,从而防止其再次破裂出血。此外,对于宽颈动脉瘤,可采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即在支架保护下将弹簧圈填入动脉瘤腔内,有效防止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内,同时减少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在手术过程中,影像学技术如血管造影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并使用X线设备进行连续的图像采集,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形态和病变情况,从而精确地选择合适的介入器械,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优势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展现出显著的微创性优势。它无需打开颅骨,仅通过血管路径进行操作,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出血风险。术后,患者恢复速度明显加快,通常能在短时间内下床活动,减少了住院时间和康复周期。此外,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如感染、脑组织损伤等风险显著降低,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的是,对于形态复杂、位置刁钻的动脉瘤,传统开颅手术往往难以触及或处理风险极高。而神经血管介入技术凭借其精准的操作和影像学技术的辅助,能够对这些复杂动脉瘤进行有效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合进行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类型主要包括:未破裂的小型至中型动脉瘤,尤其是位于前循环(如前交通动脉、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以及部分形态规则、瘤颈较窄的动脉瘤。此外,对于高龄、身体状况较差、难以耐受传统开颅手术的患者,神经血管介入治疗也常被视为优选方案。然而,以下情况被视为神经血管介入治疗的禁忌:动脉瘤瘤体巨大,或瘤颈过宽,难以通过介入手段有效栓塞;动脉瘤伴有严重的血管痉挛或狭窄,影响介入器械的到达和操作;患者存在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抗凝治疗;以及动脉瘤已破裂,且伴有严重的颅内血肿或脑积水,需要紧急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减压的情况。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的风险与并发症

血管内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血管穿孔、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及栓塞等。这些风险可能源于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失误或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在神经血管介入治疗中,抗凝药物的使用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但也可能引发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出血风险可能表现为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为降低手术风险与并发症,医生需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术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对于抗凝药物的使用,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并在术后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减少出血风险。

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

术后,生命体征监测至关重要,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确保患者安全。疼痛管理同样不可忽视,有效镇痛可促进患者早期活动,加速康复。康复期间,建议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道健康;适量运动,如散步,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随访与复查能及时发现动脉瘤变化或复发迹象,是确保长期健康的关键。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