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现在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同时在中国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首要原因,脑卒中患者经历了医院的急性期治疗,虽然其生命体征趋向稳定,但是出院单纯依靠医院的治疗是不够的,出院后的康复及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国内外研究证实,出院后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卒中的再次发生,并可以极大地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卒中患者怎样进行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呢,现给予建议。
一、为什么卒中患者出院后需要自我监测?
脑卒中患者是需要在出院后进行长期康复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患者自己进行管理,患者自我监测不仅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问题,还能预防病情复发以及增强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同时,当患者自己监测身体时,也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并且更愿意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这有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
二、院外自我监测的具体内容
(一)生命体征监测
1.血压监测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再次发生的最主要风险因素。患者每天定时监测血压,选择早晚起床前与睡前测量血压,记录血压值,每周向医师报告,如果血压经常超过140/90毫米汞柱,最好尽快去医院检查。
2.血糖监测
糖尿病的患者易发生卒中复发,建议患者每周监测血糖至少3次(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把血糖记录下来,每月给医生上报。
3.体温监测
因卒中患者机体抵抗力弱,易出现感染,可每日监测体温,有不适感时尤为注意,当体温>37.5℃时注意有否感染,及时就诊。
(二)症状观察
1.肢体功能
及时监测肢体力量、肢体协调性的变化,如发生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肢体的协调性变差,可能是卒中的复发,建议患者每日做简单肢体功能的测试,如单手握拳、单腿站立等,并记录,以备监测。
2.言语和认知功能
对于卒中患者可能会出现言语功能、认知障碍,如存在口齿不清、听不懂话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接受治疗。嘱患者每日进行一定的言语功能训练,包括阅读、叙述小故事等,并进行详细记录。
3.头痛和头晕
头痛和头晕都是中风患者复发的常见预兆,患者如果突然出现头痛、头晕或者眩晕,特别是还伴随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康复训练监测
1.肢体功能训练
出院后,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训练应延续,患者每天至少坚持至少30min的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被动训练就是他人协助帮助患者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及僵硬等,而主动训练则是患者自己积极地参与活动,比如抬脚、抬手臂等。按照逐步进行的规则进行训练,过程中要防止过度疲劳;如果感到疼痛或不舒服,应该停止训练,并且向医生或康复师寻求建议。
2.平衡和协调训练
恢复平衡和协调能力是中风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目标,嘱患者每天坚持做单脚站立、走直线等活动平衡训练,在安全的环境下,避免摔倒。
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争取患者卒中后能尽量恢复自主生活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对患者要求每天都要训练穿衣、进食、刷牙等动作,并记录下来。
(四)心理状态监测
1.情绪管理
中风患者会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这些情绪问题不仅会影响疾病的恢复,还可能增加再次中风的风险。
2.社交活动
参与社交活动对中风患者的康复和心情改善有很大的帮助,建议患者每周至少参加一次社交活动,比如,与朋友聚会或者娱乐活动等。
(五)生活习惯监测
1.饮食管理
中风患者应该吃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比如,每天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
2.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会大大增加中风的风险,所以患者应该停止吸烟和喝酒,并尽量避免二手烟。
3.规律作息
规律的生活作息对卒中的康复有很大帮助,所以患者应该确保每天足够睡眠时间,不要熬夜,如果出现睡眠障碍,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三、总结
卒中后的家庭自我管理环节是出院以后的常规管理,在科学的自我管理中,能有效预防卒中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让每位病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要积极地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去做,以便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