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解码:从 “脾虚湿困” 到五运六气调理

时间 :2025-01-03 作者 :林广芳 来源: 北海市海城区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不少人常被莫名的疲惫感纠缠,即便充分休息,也难以恢复精力,这很可能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作祟。据不完全统计,一些大城市中约20% - 30% 的上班族长期处于慢性疲劳状态,严重影响生活与工作。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调理方法,其中,“脾虚湿困” 理论和五运六气学说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医认为,脾是后天之本,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为身体提供营养。然而,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长期焦虑等不良习惯,极易损伤脾胃。脾胃一旦受损,运化功能就会失常,导致水湿在体内积聚,出现 “脾虚湿困”。此时,人会感觉肢体困重、浑身乏力,仿佛被湿气包裹,头脑昏沉,记忆力也会下降。还伴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这些都与 “脾虚湿困” 的表现相符。

除了从脏腑理论分析,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也为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独特视角。五运六气学说以天干地支结合阴阳五行理论,探讨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六气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要素。不同年份的五运六气变化,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比如,在湿气偏盛的年份,外界湿气更容易侵入人体,加上现代人久坐不动,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就更容易出现 “脾虚湿困”,进而诱发或加重慢性疲劳综合征。

基于 “脾虚湿困” 理论,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常采用健脾祛湿的方法。参苓白术散是常用方剂,方中人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渗湿,为君药;山药、莲子肉辅助人参健脾益气、止泻;白扁豆、薏苡仁协助白术、茯苓健脾渗湿,是臣药;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湿;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还能载药上行;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同发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功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山药、芡实、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物。山药可清蒸或煲汤,芡实能与大米煮粥,薏米可做成薏米红豆汤。

从五运六气角度调理时,中医会根据不同年份的气运特点,给出个性化养生建议。在湿气较重的年份,除饮食调理外,还可增加祛湿方法,如艾灸。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中脘等穴位,能温阳健脾、祛湿通络。足三里可调节脾胃功能、增强免疫力;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艾灸它能滋阴养血、健脾利湿;中脘穴位于胃脘部,艾灸可温中健脾、和胃降逆。此外,在湿气重的季节,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避免久居潮湿之地,及时更换干爽衣物。

运动锻炼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调理也很重要。适当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太极拳动作圆活连贯,可活动全身关节肌肉;八段锦通过八组动作锻炼不同部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患者每周坚持3 - 5 次,每次30 - 60 分钟,长期坚持能改善疲劳症状。

中医从 “脾虚湿困” 辩证论治,结合五运六气学说的调理方法,能帮助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恢复身体平衡与健康。但调理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同时,患者要学会调节情绪,长期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加重 “脾虚湿困”,影响脏腑功能。此外,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也很关键,良好睡眠能帮助脾胃运化,恢复元气。

由于不同体质的人对 “脾虚湿困” 和五运六气的反应不同,调理方法和用药剂量也存在差异。患者就医时,应与医生充分沟通,告知自身症状、生活习惯和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制定个性化调理方案。

随着人们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健康需求的提升,中医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防治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希望大家能运用中医知识,从日常做起,呵护身体,远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