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如何做好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管理

时间 :2025-03-03 作者 :孔娜娜 来源:邢台市人民医院产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期间首次出现糖耐量异常的现象,不单单会对孕妇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做好妊娠期糖尿病规范管理十分重要,可以避免多方面并发症发生,如新生儿低血糖、高血压综合征、巨大胎儿。以规范性的管理形式,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有效避免多方面风险问题发生。本文从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要点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妊娠期糖尿病的规范管理

1.血糖监测

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血糖监测属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孕妇要以血糖仪实行监测,一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等。以上述数据了解血糖指标,结合孕妇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方案。另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监测,实际频率与方法结合孕妇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孕期血糖水平较高患者需要自我监测3—4次血糖,包括空腹1次、餐后2—3次,选择餐后1h、2小时血糖水平检测。妊娠过程中,以动态血糖监测仪,对血糖波动情况进行监测,洞察餐后高血糖、夜间低血糖情况,制定相应治疗计划。

2.饮食和运动管理

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加强饮食控制干预,制定饮食计划,摄入高纤维素、低糖食物,确保摄入充足的健康脂肪、蛋白质,并且有效控制热量摄入量。秉持少食多餐的核心原则,还要减少碳水摄入量。结合孕妇体质量、血糖水平,制定饮食方案,例如多吃粗粮,少吃精米精面。摄入大豆、鸡肉等优质蛋白质,控制脂肪摄入情况,避免摄入全脂奶粉、动物内脏。另外,进行适当的运动,每天进行大约30分钟慢走、游泳、打太极等,有效降低血糖水平。以适当运动形式,使得孕妇的胰岛素敏感度明显提高。但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对运动强度进行控制,合理把控运动时间,选择适合孕妇的运动形式。

3.药物治疗

胰岛素作为关键治疗药物,其不容易影响胎儿身心健康。结合孕妇的实际个体状况、血糖指标等,对胰岛素的实际使用类型、剂量进行调整,确保血糖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结合其实际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用量。实行饮食、运动管理以后,若空腹血糖没有低于5.3mmol/L,餐后2h血糖持续大于6.7mmol/L,则要以胰岛素进行治疗。结合孕妇基本情况,对剂量、类型进行合理调整。使用胰岛素治疗,则需要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结合其血糖变化,对实际胰岛素使用量调整。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要点

1.心理护理

孕妇了解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以后,则可能会产生抑郁、不安等情绪。心理状态不佳,就会导致孕妇的血糖水平不稳定,影响胎儿健康。基于此,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增强与孕妇的交流,明确其心理状态,进行耐心的情感疏导,改善负面情绪。实行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结合孕妇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而对于初次怀孕的孕妇来说,其可能不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护理人员需要阐述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具体包括管理方式、病因、预后注意事项。

2.健康教育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行健康教育,为孕妇提供个体化咨询服务,使得家属充分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预防并发症、监测血糖、饮食控制等。以健康教育形式,使孕妇明确自身的机体状况,提升自我血糖监测、管理能力,以确保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稳定。对于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更实用、全面,具体包括监测血糖、运动管理、饮食管理。医护人员为家属、孕妇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的实际管理方式,提高孕妇自我管理技能水平掌握程度。采用召开健康教育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观看视频等形式的健康教育,提升家属的综合认知水平。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