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脑出血术后护理:如何帮助患者平稳过渡?

时间 :2024-10-04 作者 : 赵如 来源: 山东省立医院菏泽医院(菏泽市立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需要经过手术治疗来去除血肿、减轻脑压并预防进一步的损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如何帮助患者平稳过渡至术后康复期,减少并发症,并改善生活质量,成为了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

一、术后初期:关注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术后2448h内是患者最为危险的时期,这一阶段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氧饱和度。

1监测生命体征: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较为剧烈,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保持患者血压在适宜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波动,减少对脑组织的二次伤害。

2保证呼吸通畅:术后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可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因此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并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吸氧、机械通气等措施,防止低氧症加重脑损伤。

3避免过度镇静:术后麻醉药物和镇痛药物的使用必须合理,避免过度镇静或过度抑制呼吸,保持患者清醒和反应能力,便于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二、术后中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脑出血术后,患者不仅面临原发性疾病的治疗,还需防范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水肿、感染、血栓、癫痫等,护理工作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脑水肿:脑出血术后脑水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影响脑部血流,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控制脑水肿,护理人员可以配合医生使用利尿剂、激素等药物,适当调节患者的体位,保持头部抬高15-30度,避免过度低头或剧烈体动。

2、防止感染:术后感染,尤其是脑部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常常会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护理人员需保持无菌操作,定期更换伤口敷料,密切观察术后伤口情况,避免感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还需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气道护理,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3、预防深静脉血栓(DVT):脑出血患者术后往往因长时间卧床而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下肢被动活动,或根据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可以通过穿戴弹力袜、使用间歇性气压装置等辅助措施。

4、癫痫的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癫痫发作,特别是那些合并脑损伤或血肿压迫的患者。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状态,及时记录发作的特征和持续时间。如有癫痫发作,需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三、术后恢复期:促进功能恢复与心理支持

术后恢复期是患者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护理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恢复,还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1、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基本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项目可以包括被动运动、言语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2、饮食与营养支持:术后患者的身体虚弱,尤其是术后早期,进食困难较为常见。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影响恢复。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通过软食、流质食物或鼻饲管等方式进行喂养。

3、心理疏导与支持:脑出血患者术后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与支持,倾听他们的困惑,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恢复过程。同时家属也应参与到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

4、改善生活环境: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和认知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定期进行家居安全评估,帮助患者消除生活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因摔倒或意外伤害加重病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