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多样化、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增快,反酸、烧心、腹胀、嗳气、腹痛等已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通病,而且根据有关研究显示,胃癌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现已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能够确定的是,大约有一半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相关。那么什么是Hp?感染了Hp都有哪些症状?如何诊断Hp感染?感染Hp后离胃癌发病有多远?……下面我们就Hp相关问题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Hp?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呈螺旋形或弧形,有鞭毛,能在人类胃黏膜上生存。Hp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的关系,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第一类生物致癌因子。
二、感染Hp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了Hp可无症状或出现以下症状:1.口臭:Hp寄生在牙齿和牙龈上,在口腔内直接产生臭味;2.反酸、烧心:Hp伤害胃粘膜,刺激胃酸分泌,出现反酸情况;3.打嗝、嗳气;4.恶心、呕吐;5.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变差,会有腹胀,腹泻等情况;6.腹痛:胃粘膜失去保护屏障,会出现消化性溃疡和胃炎,一般是上腹部疼痛。
三、如何诊断Hp感染?
1.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非侵入性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2.胃镜检查及活检:通过胃镜直视胃部情况,并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同时检测炎症、溃疡和肿瘤等病变。
3.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初步筛查。
四、Hp可以通过什么传播呢?
Hp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以及其他方式传播。
五、感染Hp后离胃癌发病有多远?
首先要讲的就是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约有二分之一的胃癌与Hp感染有关。在我国,Hp的感染率高达60%,与未感染者相比而言,长期慢性感染Hp者罹患胃癌的机率能够高出2至3倍。
其次要讲的就是Hp感染的致病机制,Hp能够通过以下方式致癌:1.Hp会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并直接使得胃黏膜组织受损从而出现慢性炎症、异型增生及胃癌;2.Hp会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得细胞凋亡、增殖受到影响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与发展;3.Hp会诱导宿主细胞因子释放致使细胞DNA的修复、复制受到影响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
感染Hp后到胃癌的发病过程,在确诊感染了Hp以后,先是会引起慢性胃炎,之后随着病情的进展,会逐渐发展为胃黏膜萎缩、异型增生,最终便会导致胃癌的发生,但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所以只要能够在此期间高度重视Hp感染这件事,并积极地采取措施以预防的话,那么是有很大可能规避胃癌发生的风险。
Hp感染后要怎么治疗呢?
目前,针对Hp感染的治疗主要采用四联疗法,即联合使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或)铋剂。治疗周期一般为10-14天,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制定。治疗后需进行复查,确保Hp已被根除。
七、如何预防Hp感染?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使用他人的餐具和水杯。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厨房和卫生间,避免水源污染。3.饮食卫生要注意,尽量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避免饮用生水。4.提倡分餐制,减少共餐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5.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相关胃部疾病。
八、感染Hp后如何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首先要积极根除Hp治疗,这样可以减缓萎缩、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及发展;其次要戒烟戒酒,戒烟是因为烟雾中含有多种如苯并芘、多环芳香烃等致癌或促癌物质易诱发胃癌;最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进食生冷、腌制、熏制、高盐、高油、剩菜饭等。
总之,一旦确诊感染了Hp,则最好积极采取措施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