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家庭护理怎么做?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功能的影响

时间 :2024-10-04 作者 :成媛媛 来源: 东营市东营区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甚至认知功能下降。很多家庭在面对脑卒中患者时,会有各种疑问:患者该怎么吃?怎么活动?要不要按摩?如何防止再次中风?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患者的恢复,也关乎整个家庭的照护负担。其实,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回家后,家庭护理做得好,不仅能帮助患者恢复得更好,也能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脑卒中患者的家庭护理重点,帮助家属更科学地照顾患者,让他们的康复之路走得更顺畅。

一、日常起居要合理安排,防止意外发生

很多脑卒中患者因为活动能力受限,容易摔倒、磕碰,因此家庭环境的调整十分重要。首先,家中的地板要保持干燥防滑,尽量避免铺设厚重的地毯,以防患者行走时被绊倒。卫生间可以安装扶手,马桶旁边也可以增加辅助支撑物,让患者在如厕时更安全。如果患者需要用轮椅,家里要尽量腾出宽敞的空间,避免家具摆放过于密集,影响轮椅活动。

起床和躺下的方式也要注意,患者最好不要直接从床上坐起,而是先在床上侧躺,再慢慢把腿放下床沿,借助家人的帮助慢慢坐起,最后再站立,避免血压突然下降导致头晕甚至摔倒。对于卧床的患者,每天要定时翻身,防止因长时间压迫而导致褥疮,翻身时可以在背部、臀部等易受压部位放置柔软的枕头或垫子,减少局部压力。

二、饮食需科学搭配,避免“病从口入”

饮食管理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合理的饮食不仅能帮助患者控制血压、血脂,还能降低再次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很多家属会犯的错误是“给患者补一补”,但大鱼大肉、油腻食物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对于脑卒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均衡为主,减少盐、油、糖的摄入,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推荐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帮助维持血管健康,同时也能防止便秘。

三、适度活动很重要,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

脑卒中后,很多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家属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要么让患者整天卧床不动,害怕他们受伤;要么过度训练,给患者安排大量运动,希望能尽快恢复。其实,正确的做法是适度训练,既不能让患者完全不动,也不能让他们过度劳累。长时间卧床不仅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还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而过度训练则可能引发疲劳甚至摔倒。因此,运动康复需要有计划地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四、情绪管理同样重要,家属要给予耐心支持

脑卒中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还可能对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多患者会因为行动不便、语言障碍等问题感到沮丧,甚至出现抑郁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康复进程。如果家属发现患者出现长时间的低落、易怒、不愿与人交流的情况,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心理支持。

家属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比如多与患者聊天,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安排一些轻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看电视、晒太阳等,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此外,家属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照顾脑卒中患者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需要保持耐心,不要因为患者的慢恢复速度而焦虑,而是以鼓励、陪伴的方式,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五、预防再次卒中,长期管理要做好

脑卒中患者即使恢复得很好,也仍然存在再次中风的风险,因此,预防措施一定要做到位。首先是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好基础疾病,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其次,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此外,如果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暖,避免血管骤然收缩导致血压波动。

饮食管理、适量运动、心理调适、预防并发症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才能让脑卒中患者在家庭护理的支持下,拥有更好的康复效果。家庭护理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家属的耐心和科学的照护方式,将成为患者恢复道路上最重要的助力。希望每一位脑卒中患者都能在家庭的关爱下,走向更好的生活状态,重拾健康和自信!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