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一般认为与年龄、肥胖、创伤、遗传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逐渐出现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下骨硬化,进而引发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同时还伴有肿胀和畸形。目前,对骨关节炎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比较明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骨关节炎的护理十分重要,特别是疼痛护理。以下为一些骨关节炎患者疼痛护理的小妙招。
一、热敷
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治疗方法,可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在骨关节炎急性期,可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患处。热敷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每天3~4次,可以起到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敷的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使局部血管扩张,从而增加出血量,甚至可能会导致皮肤烫伤。此外,热敷时应避免使用含酒精、醋等刺激性液体,若出现皮肤发红、有烧灼感或瘙痒等症状时应停止热敷。
二、按摩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按摩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关节周围的压力和疼痛。以下是一些按摩技巧和注意事项:
1.点揉痛点:在关节周围的压痛点进行点揉,可以有效促进痛点的炎症吸收和松解粘连。操作时应注意力度应先轻后重,连续进行20次后再由重至轻点揉20次。
2.按摩穴位:可以选择血海穴、梁丘穴等穴位进行按摩。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3.髌骨上下;梁丘穴位于大腿前外侧,髌骨下约三横指处。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症状。
4.手掌揉髌骨:使用手掌对髌骨进行揉动,有助于增加股四头肌的血液供应,提高肌肉的营养状态,从而有效防止局部肌肉萎缩。
5.拿捏股四头肌:以拇指和其他四指相对的方式拿捏股四头肌,持续约3分钟,可以感到酸胀为宜。
6.擦膝部:在膝关节两侧进行擦动,保持一定压力,以深层组织有热感为宜,每次约3分钟。
注意事项:
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关节或周围组织损伤。
若关节有水肿症状,应谨慎进行按摩,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按摩。
按摩只是辅助治疗手段之一,患者还应结合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适当的运动锻炼等综合治疗。
三、冰敷
冰敷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缓解疼痛。如果在寒冷的天气里,患者的关节出现了疼痛,可以将冰袋放入冰箱内,在24小时后取出,进行冷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使用冰敷的方法不当,可能会引发局部皮肤红肿、溃烂等症状,因此使用时一定要注意。
四、牵引
牵引是一种传统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牵拉人体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缓解疼痛症状。牵引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者仰卧位,以双下肢屈曲,双下肢肌肉放松,将牵引带分别套在双下肢的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臀肌上,然后在牵引带与肌肉之间插入一根钢丝。开始牵引时,可将牵引带的松紧度调整到能舒适地牵拉双下肢的程度即可。如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加重时,可适当增加牵引的强度和时间,待疼痛症状缓解后再逐步减少牵拉强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牵拉过程中每隔15分钟左右应放松一下肌肉,防止肌肉过于紧张而加重疼痛。
五、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是针灸疗法的一种,它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止痛、消炎、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从而对骨关节炎的治疗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具体操作方法是: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然后在膝盖外侧找到痛点,用酒精棉球消毒后,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压痛点,以有酸、麻、胀感觉为度,然后用毫针刺入1~2寸深,然后在其周围寻找痛点和阿是穴(阿是穴是指疼痛点),以阿是穴为中心向四周找出阿是穴并用毫针刺入0.5~1寸深。然后在痛点和阿是穴周围寻找阿是穴并用毫针刺入1~2寸深,然后在其周围寻找阿是穴并用毫针刺入1~2寸深。最后将毫针轻轻拔出,用消毒棉签将针孔内的药物吸净。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