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生命支持的基石:呼吸机是如何帮助我们呼吸的?

时间 :2024-09-27 作者 :李继峰 来源:新泰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当我们健康时,呼吸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我们无需刻意思考,空气便能自由地进出肺部,为身体提供赖以生存的氧气。然而,当疾病或意外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时,这种看似简单的生理过程也会变得异常艰难,甚至危及生命。这时,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呼吸机,就成为了生命支持的关键基石。

1.理解呼吸的本质:一次精密的“吸气-呼气”运动

要理解呼吸机的工作原理,首先需要了解我们自身是如何呼吸的。正常的呼吸是一个精密的“吸气-呼气”循环,主要依赖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呼吸中枢的调控:大脑中的呼吸中枢会发出指令,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呼吸肌的运动:最主要的呼吸肌是膈肌,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吸气时,膈肌向下收缩,胸腔容积增大,肺内的压力低于大气压,空气便被吸入。呼气时,膈肌放松向上,胸腔容积缩小,肺内压力高于大气压,空气被排出。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也在呼吸过程中发挥作用。

肺部的弹性:肺部像一个充满弹性的气球,能够随着胸腔容积的变化而扩张和收缩。

气道的通畅:从鼻腔、口腔到气管、支气管,气道必须保持畅通,才能保证空气的顺利流动。

2.呼吸机:模拟和辅助自然的呼吸过程

当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无法有效完成气体交换时,就需要呼吸机的介入。简单来说,呼吸机是一种可以替代或辅助自主呼吸的医疗设备。它通过以下几种主要方式来帮助我们呼吸:

提供动力,推动气体进入肺部:与我们自身通过呼吸肌产生负压吸气不同,呼吸机主要采用正压通气的方式。它将经过加温、湿化的空气或氧气混合气体,通过管道和接口(如鼻罩、面罩或气管插管)以高于大气压的压力“推入”患者的肺部,从而实现吸气。

控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呼吸机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定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时间和呼气时间等参数,从而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提供不同模式的呼吸支持:呼吸机并非简单地“吹气”,它拥有多种工作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呼吸能力提供不同程度的辅助:

完全支持模式:当患者完全丧失自主呼吸能力时,呼吸机承担全部的呼吸工作,按照预设的参数进行通气。

辅助支持模式:当患者有部分自主呼吸能力时,呼吸机可以感知患者的吸气努力,并在患者每次尝试呼吸时提供额外的压力支持,帮助其完成吸气。

压力支持模式:呼吸机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减轻患者呼吸肌的负担。

监测和报警:现代呼吸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呼吸状态,如呼吸频率、潮气量、气道压力、氧饱和度等,并能及时发出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处理异常情况。

3.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呼吸机?

呼吸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急性呼吸衰竭: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严重障碍,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清除,如严重的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栓塞等。

手术麻醉期间:麻醉药物会抑制呼吸,需要在手术过程中使用呼吸机维持通气。

神经肌肉疾病:某些神经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会导致呼吸肌无力,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严重创伤:胸部外伤、头部外伤等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需要呼吸机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COPD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可能需要呼吸机帮助度过难关。

早产儿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肺部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需要呼吸机支持。

4.意义和挑战

呼吸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生存率,为他们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然而,呼吸机的使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并发症:长期使用呼吸机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肺损伤等。

撤机困难:部分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可能难以脱离呼吸机。

心理影响:长期依赖呼吸机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

5.结语

呼吸机是现代医学的一项伟大发明,它就像一位精密的助手,在关键时刻接替或辅助我们的呼吸功能,为生命垂危的患者带来希望。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