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肿瘤患者的 “血管小卫士” PICC,你了解多少?

时间 :2024-09-20 作者 :孙萌霞 来源:日照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肿瘤患者通过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迎接康复的希望。而在这些治疗过程中,一种被称为PICC的医疗设备成为了患者的“血管小卫士”,帮助他们更安全、舒适地接受治疗。那么,PICC究竟是什么?它如何发挥作用?在护理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PICC是什么?

PICC的全称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通过外周静脉(通常是上肢静脉)插入,并延伸至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导管主要用于长期输液治疗,如化疗药物、高浓度营养液或其他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它能有效保护患者的外周静脉,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

PICC的主要优势包括:

减少静脉损伤:避免反复穿刺,保护外周血管。

提高治疗效率:能长期留置,满足长期治疗需求。

舒适性更高:减少患者穿刺时的不适感。

广泛适用性:适用于化疗、长期抗生素治疗以及肠外营养输注等。

二、PICC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需要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如接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

需要高渗或刺激性药物输注的患者。

因血管条件差而难以反复穿刺的患者。

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

禁忌症:

局部感染或严重皮肤损伤的患者。

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显著减少者。

对导管材料过敏的患者。

静脉通路异常(如血栓、狭窄)的患者。

三、PICC置管过程简述

PICC置管通常由专业护士操作,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以下是基本流程:

评估与准备

确定患者的适应症,评估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

操作过程

在局部麻醉下,通过超声引导找到适合的静脉,将导管通过静脉送入至上腔静脉。整个过程通常需要30分钟左右。

术后确认

导管置入后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准确。

四、PICC的日常护理

PICC置入后,患者和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导管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1.导管固定与保护

使用专用的透明贴膜固定导管,防止移位或脱出。

避免过度牵拉导管,活动时尽量小心。

2.导管通畅管理

每次输液前后都需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冲管,防止血栓形成。

如发现输液困难,应及时排查原因,必要时联系医护人员。

3.预防感染

保持穿刺点干燥清洁,每周更换敷料。

避免穿刺部位沾水,洗澡时建议使用防水保护套。

4.观察异常信号

定期检查导管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或疼痛。

注意输液时是否有回血、阻塞等问题。

5.定期维护

一般情况下,需每7天到医院进行一次导管维护,包括更换敷料、清洁导管外部、冲管等操作。

五、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穿刺点红肿、疼痛

可能是局部感染或静脉炎,应尽快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更换穿刺部位。

2.导管堵塞

如果出现输液不畅,切勿强行推注,应及时通知专业护士处理,可通过溶栓药物疏通。

3.导管脱出或断裂

若导管意外脱出或断裂,需立即按压穿刺点止血,并保存脱落的导管,尽快前往医院处理。

4.输液时出现胸闷、心悸

可能是空气栓塞或导管尖端移位的信号,应立刻停止输液并就医。

六、患者自我管理小贴士

保持心情舒畅

PICC导管是治疗的辅助工具,患者应以积极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

学习基础护理知识

在护士的指导下掌握简单的冲管、更换贴膜等技能。

注重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饮食、充足休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随访

按时到医院进行维护,确保导管正常使用。

七、PICC的意义与展望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PICC不仅是一种医疗设备,更是一种贴心的“血管小卫士”。它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便捷的通路,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PICC的材料和使用方法将更加优化,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在此,我们也呼吁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共同维护PICC导管的使用安全,帮助患者更好地完成治疗。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希望大家对PICC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不仅是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好帮手”,也是护理中一项精细而关键的技术。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