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家庭艾灸安全指南:如何正确进行艾灸疗法?

时间 :2024-09-13 作者 :孟庆菊 来源:平阴县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艾灸是指采用点燃的艾条,置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理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艾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隔物灸和悬灸。 艾灸操作简单易行,无痛苦。近几年,我院加大了中医技术的推广及应用,使用后病人感觉舒适,人们的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艾灸不但能防治疾病,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深受社会人的青睐,如何合理安全的在家施灸?下面指导7帮助学习实践艾灸疗法。

1、艾灸前准备

艾灸前先如厕,采取卧位舒适,自然,充分暴露艾灸部位,艾灸时,做好保暖,尽可能少暴露皮肤,并注意避免烧灼衣物。

2、艾灸疗法的正确操作

艾灸疗法要注意艾条干燥,遵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艾灸部位,温和灸,点燃的艾条端距离皮肤2—3厘米,或用雀啄灸,就是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如鸟雀啄食样上下活动,或用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艾条并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艾灸部位有温热感为宜,调整艾条温度和角度,确保安全,艾灸时间为10-15分钟,根据个人体质,至30分钟均可,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确保艾灸治疗效果。温和灸多用于治疗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

3、隔物灸的方法

隔姜灸姜片直径2—3厘米,厚度约0.2—0.3毫米,在其上用针刺小孔若干,放在施灸的部位,将艾柱放在姜片上,隔蒜灸算的厚度约0.2—0.3厘米,在蒜片上用针扎孔若干,将艾柱放于其上,可以增强温经散寒的作用,使用此方法适合皮肤较平整的部位,保持姿势不动避免烫伤。

4、艾灸疗法的安全注意事项

进行艾灸要注意安全,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尤其对有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避免烫伤皮肤。选准穴位。不同部位需不同操作,保持放松心态。遇到不适应停止,稍作观察不缓解应求医帮助。艾灸后通风,注意身体反应。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有感染、溃疡、有出血性疾病、哮喘病或艾绒过敏者不宜艾灸,施灸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选择艾灸时间在上午最佳,这个时段阳气旺盛,有助于扶助正气,增强免疫力。注意室内通风,灸后选择一个比艾条直径稍大一点的瓶口灭火,避免烫伤,初学者最好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会出现水疱,小的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放出水液,防止将疱皮蹭掉,以防感染。愈合前不要着水,保持局部干燥。

5、艾灸疗法的后续护理

艾灸疗法完成后,对的艾灸方法是否精准把握,大大影响艾灸治疗效果。艾灸后皮肤上掉落的艾灰,用清洁纸巾轻轻擦拭,避免皮肤感染。艾灸产生的热量有刺激皮肤细胞的作用,皮肤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红肿,此时不应涂抹含有酒精或者刺激性强的护肤品。

艾灸后可以饮用温开水或热饮料,以增强艾灸的温煦作用,食物要以易消化吸收为主。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生冷寒凉之品,可以有助于提高疗效。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艾灸后艾灸部位的保暖。避免冷风对艾灸部位的刺激,室内应保持足够的温度。

还要注重艾灸后的休息和睡眠调护。良好的睡眠能帮助身体良好调节,更好地达到艾灸效果。

6、艾灸后疗效的评估

艾灸后根据自身感觉评估效果,观察身体反应和症状改善。定期记录个人感受,在使用正确操作、频率和疗程、合适灸点和时间的情况下,效果不佳,或有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咨询专业的医生,给予正确的选穴或方法指导,发挥艾灸最大效果,使身体获益。

7、家庭艾灸的实际应用

艾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自然疗法,对于家庭而言,可视为恢复身心健康的自我养生方式。适用艾灸的疾病种类繁多,尤其对于慢性病患者,施用艾灸可以辅助治疗,减轻病症,改善体质。。

家庭艾灸逐渐成为许多人健康养生的选择,但是仍需注意,对于初尝艾灸的家庭来说,先了解艾灸的基本手法和安全操作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严重疾病患者,艾灸只能作为医治的辅助手段,并非替代治疗,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认艾灸适合自己后,家庭艾灸便可成为提高健康生活质量的有效方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