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中医临床的“治未病”理念:预防胜于治疗

时间 :2024-09-13 作者 :李百锋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中医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治未病"是中医的预防医学理念,强调预防重于治疗,适应现代生活挑战。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这种理念提供新思路,需要广泛研究和实践验证。

1、理解"治未病"的基本含义

"治未病",这个被称为中医学精髓的理念,旨在于疾病尚未发生或尚未全面爆发之前,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防护,预防疾病的发生。这一点,从汉字“未”字便可看出端倪,"未"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尚未发生,二是指事情的开端,"治未病"便涵盖了预防和早期干预两种策略。

"治未病"体现了中医对健康的理解和关照,而这其中的"未病",并非指明确的某种疾病,而是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变化影响,身体功能进行调整适应时,可能出现的体质偏颇、脏腑功能失衡等亚健康状态。它既包括疾病的预防,也涵盖无疾病状态下的维持和提升健康。而"治"则体现了中医对这一状态的干预方式,即通过调节和保护,使人体在面对疾病威胁时,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的内环境和旺盛的生命活力。

"治未病"理念的核心不仅是治疗和预防疾病,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提升整体健康,实现从"有病治病"到"无病治未病"的健康管理转变。更进一步,它取向了疾病的成因和人体的生理机能,强调通过调节和保护,使人体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达到最佳,达到预防疾病、维持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2、"治未病"理念如何助力战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治未病,意味着在疾病尚未产生前,通过调适身体机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抵抗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这一理念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充足的气血流通、五脏六腑的调和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通过食疗、适当运动、草药疗法等,能够促进气血通顺,防止寒湿邪气入侵,从而有效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精神的和谐统一,认为情志不舒、生活无规则也会导致气血失和及疾病发生。调整思维方式,保持良好的情绪,遵循节气养生,也是实施“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手段。

中医学也有一套完善的身体观察方法,如舌象、脉象、面色等,旨在及时发现身体的微小变化,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这也是“治未病”理念的具体表现。

也正因为这样,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为有效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早发现、早防治,从而达到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效果。

3、深化对"治未病"理念的理解,实现健康管理和防控慢性疾病

"治未病"理念的深入理解对实现健康管理和慢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价值。以"治未病"为目标的健康管理主要以维护和增进健康为主,尤其突出了预防的重要性。"治未病"理念的运用能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提升健康素养,从而主动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提前干预疾病的进展。

中医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控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中医的"治未病"强调疾病前期的防控,倡导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慢性疾病的防控也是以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从源头抓起,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早期阻止疾病的发展。

针对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中医药的"治未病"理念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比如对家族有糖尿病遗传史的人,从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多方面入手,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防控慢性疾病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速,压力大,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这也体现了"治未病"理念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和理解"治未病"理念,可以培养正确的健康观和行为,提升个人健康状态,从而实现慢性疾病的有效防控。透彻理解和运用"治未病"理念,有助于广大群众实现健康和幸福生活。

结束语

中医的"治未病"理念是保护身体城堡的护城河,可以让人们保持健康,减轻社会负担,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帮助人们掌握健康主动权。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