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荨麻疹的中医认识
中医将荨麻疹视为一种与风邪入里、营卫不固有关的皮肤疾病。风邪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与体内的热邪或寒邪相结合,从而引发不同类型的荨麻疹。荨麻疹的中医分类主要包括风热犯表型、风寒束表型和血虚风燥型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风热犯表型
风热犯表型荨麻疹的患者,皮疹遇热加重,颜色比较显眼,通常伴有皮肤灼热和剧痒感。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体内的热邪与风邪相结合,导致气血失和、营卫不畅所致。在治疗上,中医会采用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的方法,以清除体内的热邪和风邪,从而缓解荨麻疹的症状。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消风散、荆防颗粒等。
2.风寒束表型
风寒束表型荨麻疹的患者,皮疹遇冷瘙痒加重,色白,伴有恶寒的症状。这类荨麻疹往往在冬季发病,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体内的寒邪与风邪相结合,导致气血凝滞、营卫失调所致。在治疗上,中医会采用疏风散寒、调和营卫的方法,以驱散体内的寒邪和风邪,从而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和营卫的和谐状态。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桂枝麻黄汤、外感风寒颗粒等。
3.血虚风燥型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的患者,皮疹颜色一般为淡白,瘙痒感一般在午后或夜间加剧,可伴有口干舌燥、手足心热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由于个体体质虚弱或久病、大病之后气血受损,导致腠理疏松,易受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而发病。在治疗上,中医会采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方法,以恢复气血的充盈和肌肤的润泽。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黄连上清丸、牛黄清心丸等。
二、体质与荨麻疹的关系
中医理论认为,体质是人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荨麻疹的发生往往与个体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
1.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的患者,个体体质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包括外邪、食物过敏等,从而引发荨麻疹。这类患者往往有家族过敏史,其免疫系统对一些原本无害的物质如食物(海鲜、牛奶等)、花粉、尘螨等过度反应,从而引发荨麻疹。
2. 外感病邪
风、寒、暑、湿、燥、火等均可侵袭人体,而荨麻疹的发生往往以风、寒、湿三邪最为常见。患者肌肤骤起风团、瘙痒难忍,这正是风邪、寒邪或湿邪侵袭肌肤所致。在日常生活中,体质的状态也会影响荨麻疹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例如,当一个人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发而出现荨麻疹症状。
3. 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也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吃过多肥腻、味重的食物,或是吃海鲜,可能导致肠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热毒内蕴,侵扰肌肤而诱发风团、瘙痒。中医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认为清淡的饮食有助于保持肠胃的健康,从而预防荨麻疹的发生。
4.气血虚弱
个体体质虚弱或久病、大病之后气血受损,腠理疏松而易感受风寒、风热等外邪的侵袭,从而引发荨麻疹。或素体脾虚血少,血虚生风,也可能诱发荨麻疹。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气血虚弱会导致肌肤失养,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
三、中医对荨麻疹的治疗
中医对荨麻疹的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和荨麻疹的具体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 口服中药
中医会根据荨麻疹的不同类型,如风寒型、风热型、气血两虚型等,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针对风寒性荨麻疹,可以采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来驱散体表风寒;针对风热性荨麻疹,则可以使用消风散来疏散风热、祛风止痒;针对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则可以使用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方剂进行治疗。
2.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曲池、三阴交、风池、百会、血海等穴位,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缓解荨麻疹的症状。针刺疗法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3. 中药外敷
对于不同类型的荨麻疹,中医还会采用不同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例如,风热性荨麻疹可以用黄连、黄柏煎水后外敷;风寒性荨麻疹则可以用麻黄、桂枝等煎水后敷于患处。中药外敷能够直接作用于患处,迅速缓解瘙痒和红肿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