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肺部损伤,通常表现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ARDS病情发展迅速且危重,因此,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工作不仅涉及病情的观察与评估,还包括呼吸支持管理、并发症防治及心理支持等方面。
一、呼吸支持护理
呼吸支持是ARDS患者治疗的核心,护理人员在这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1.呼吸机的管理
ARDS患者大多数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呼吸机的操作,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通气支持。常用的通气模式包括辅助通气模式(ACV)和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和PEEP(呼气末正压),并通过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等指标来评估通气效果。
2.氧疗与体位管理
氧疗是改善ARDS患者氧合的基本手段,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气结果,调整氧流量和氧浓度,确保患者保持良好的氧合状态。体位管理同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俯卧位可以改善氧合,因此护理人员应在适当情况下帮助患者进行体位转换,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二、感染预防护理
ARDS患者易受到感染,尤其是机械通气期间,因此感染预防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1.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ARDS的护理过程中,特别是在气管插管、静脉输液、导尿等操作中,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气管插管、拔管以及吸痰等操作时,护理人员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无菌手套、口罩、帽子等,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的通畅情况,避免导管堵塞、断裂等问题带来二次感染。
2.口腔护理
对于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口腔护理非常重要。气管插管可能会导致患者口腔内分泌物积聚,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使用无刺激性的漱口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并观察口腔粘膜的变化。尤其是对于长期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更加重视口腔的护理,以减少气管插管相关肺炎的发生。
3.早期活动与营养支持
感染不仅来自外部环境,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下降也是感染发生的内因之一。护理人员应积极协助患者早期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此外,合理的营养支持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手段。ARDS患者常常因病情重而食欲不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肠内或肠外营养补充患者所需的能量和营养,帮助其恢复免疫功能。
三、并发症防治护理
1.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防治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ARD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应通过多种措施预防VAP的发生。例如,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管径和长度,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在吸痰时,要确保操作过程无菌,避免污染;此外,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风险因素,发现早期征兆,如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VAP的发生。
2.肾功能监测与护理
ARDS患者因机械通气和循环支持等原因,容易出现肾功能不全。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尿量、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避免水肿、低钠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3.心血管系统监测
ARDS患者由于低氧血症和血液动力学变化,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不齐等。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指标,及时识别心血管异常,保证患者的稳定。必要时,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液体管理等措施,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结语
ARDS的护理工作涉及多个方面,护理人员需熟悉呼吸支持、感染预防和并发症防治等要点。通过科学的护理操作,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ARDS患者的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技术操作上做到精准,还需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怀,帮助他们克服病痛,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