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科普小知识-初识炎症性肠病

时间 :2025-01-02 作者 :陆艳 来源: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是以消化系统严重发炎为特征的疾病总称。其发病原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很大的关系。这种疾病主要影响青壮年人群,且近些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成为医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肠炎,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治疗非常困难。对于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和生活习惯,以减轻症状和改善预后。

一、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由于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并且这两种疾病可以交叉和重叠。这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共同构成了炎症性肠病的核心症状群。炎症性肠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肠鸣、发热、大便带粘液或者脓血等,病程较长,且常反复发作。由此造成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不足,患者可能出现贫血、乏力、消瘦、视线模糊等继发、并发症,如果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肠道大出血、肠穿孔,甚至癌变,并且发病时间越长,癌变的风险越大。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肠梗阻等症状,主要是肠壁增厚、肠腔粘膜水肿等原因导致的。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炎症性肠病的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研究表明,大约有20%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有家族史。遗传基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肠道细菌的异常反应,从而使患者更容易患上这类疾病。

2.环境因素:当代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污染等都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风险有关。如吸烟、压力过大、西方饮食模式都被认为是炎症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3.感染因素:某些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可能导致肠道炎症,尤其是在免疫系统异常的时候。但是感染并非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病因,它可能与其他因素有着共同作用,诱发或者加重疾病。

三、炎症性肠病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即补液、补充电解质、防治水、酸碱平衡紊乱。便血多、血红蛋白过低者要及时补充红细胞,病情严重的患者要暂时禁食,给予胃肠外营养。

2.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用于5-氨基水杨酸疗效不佳的中度及重度患者的首选治疗;免疫抑制剂,用于5-氨基水杨酸维持治疗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以及激素依赖者的维持治疗;氨基水杨酸制剂,适用于病变局限在直肠以及乙状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抗菌药物,对于中毒症状明显者可以考虑静脉注射广谱抗菌药物。

3.手术治疗:没有办法根治疾病,仅用于缓解症状及并发症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指征包括并发大出血、肠穿孔等内科治疗无效者,以及并发结肠癌变、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等。

四、预防措施

1.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类以及水果。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和高脂肪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也可适当摄入益生菌食品,有助于维护肠道菌群平衡。

2.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可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过度压力: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肠道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一旦出现肠道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五、遵医嘱用药

1.按时服药:患者要根据医生的指示,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

2.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者停药:患者要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调整药物剂量,不要自行增减药物,避免影响效果和引发不良反应。

3.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要密切注意自己在服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腹泻等,发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复杂的肠道炎症性疾病,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治疗,可以大大地降低其发病风险并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