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2型糖尿病,约有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类型为2型糖尿病。而在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展现状为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控制率低,许多患者确诊时已经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部分患者甚至伴有并发症。因此,尽早诊断糖尿病,对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糖尿病检验方法有哪些呢?进行糖尿病检验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检验方法
1、血糖检测和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检验方法主要有使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静脉抽血检验两种,其中前者主要被用于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而后者通常被医院用于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被检查者的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的确诊标准,还可以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来分析被检查者糖耐量受损情况。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具体流程为:先进行空腹采血,检验静脉血浆葡萄糖,随后在5分钟内将含有75g葡萄糖的液体全部喝下,2小时后采血检测餐后血糖,为了更好地掌握血糖波动情况,一些医院还会检验餐后1小时和餐后3小时后血糖,之所以要检测餐后血糖,主要是为了评估人体分泌的胰岛素能否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如果检测结果高于正常范围,代表胰岛素活性不足或量少。
如果被检查者空腹血糖低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那么代表无糖耐量受损、未患有糖尿病;如果被检查者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那么代表空腹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被检查者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但未达到11.1mmol/L,那么代表糖耐量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被检查者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那么代表患上糖尿病。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该方法也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被检查者通常在前一天晚22时后开始禁食禁水,次日清晨8时左右使用真空抗凝试管保存采集自肘正中静脉的3ml血液,随后以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进行监测,如果该指标检测结果超过6.5%,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3、尿糖检测
经过8小时以上禁食禁饮后,收集被检查者清晨的新鲜中段尿,使用尿液分析仪及尿液试纸进行检测,如果结果为阳性(+),则代表有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且“+”号越多,被检查者血糖水平越高,病情越严重。
二、糖尿病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首先,被检查者在首次进行糖尿病检验前,必须要保持8小时以上的空腹,所谓的空腹不仅包括不进食,还包括不饮水,这么做可以保证被检查者的血糖浓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从而更准确地反映被检查者的真实血糖水平,否则,若是进食或饮水后检验血糖,便会因为食物或水分的影响而导致血糖偏低或偏高,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其次,被检查者应该在安静、舒适、明亮、整洁的环境中检验血糖。虽然影响被检查者血糖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进食、饮水、用药等,但环境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糖检验的准确性,灰尘较多或环境嘈杂都会给血糖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如灰尘较多不仅会增加被检查者采血位置感染的风险,还会影响被检查者视线,使其无法清晰读数;嘈杂的环境会使被检查者的注意力被分散,从而导致其采血、检验等操作不规范,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检验血糖时需要注意测试方法是否正确。被检查者应该对采血部位先进行彻底清洁,以免有污染物存在,干扰检验结果;应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省略或前后颠倒某些步骤;应该确保扎手指的深度不深不浅,以免影响血液的采集量和采集质量,使被检查者不得不多次扎手指或感到过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