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冠心病防治知多少

时间 :2024-12-23 作者 :饶茂青 来源:玉林市妇幼保健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当前的第一大杀手,其中冠心病占据了极高的比例。了解冠心病、预防冠心病、科学治疗冠心病,对于维护我们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一、冠心病的发生机制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由脂质、胆固醇、钙质等成分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此外,冠状动脉的痉挛也可能导致一过性的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二、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是心绞痛,即心前区或胸骨后出现的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或下颌部。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除心绞痛外,冠心病还可能出现气短、晕厥、胸闷、胸痛、疲劳、咳嗽、咳痰等症状。当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大汗淋漓、濒死感等,需立即就医。

三、冠心病的易患因素

冠心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

1. 年龄与性别: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

2. 遗传因素:冠心病家族遗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 生活方式:长期进食高盐、高油脂以及高糖的食物,以及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增加冠心病的患病概率。

4. 疾病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腹型肥胖等,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四、冠心病的预防

预防冠心病,关键在于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

1. 饮食护理

    • 低盐低脂低糖:冠心病通常继发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日常应以低盐、低脂、低糖的食物为主,减少食物中的盐分、糖分,调节血脂可以减少30%的心血管事件发生。

    • 增加纤维:增加食物中的淀粉和纤维,多吃谷物、水果、蔬菜、家禽、鱼。

    • 避免高胆固醇:少吃猪肉、牛肉、油炸食物、蛋黄(一周不超过3个)。

2. 生活管控

    •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减少30%—40%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最好不饮酒或仅少量饮用低度酒。

    • 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适应环境、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缓解生活压力。

    • 控制体重:保持理想体重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减轻体重,避免肥胖带来的心血管风险。

3. 适当运动

    • 有氧运动:建议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防治冠心病较为有益。但是应注意休息,避免运动量过大。

  4. 定期体检

    • 全面检查:如果存在上述危险行为,建议每年到医院做一次全身检查,包括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并且定期监测血糖以及肝肾功能等,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便于发现疾病后早期治疗。

   五、冠心病的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采取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等手段控制病情进展。

1. 药物治疗

    • 遵医嘱用药:已经出现冠心病的患者应该严格遵医嘱按照规定剂量以及时间服用药物,常见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

    • 改善症状:冠心病患者在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可以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来迅速扩张冠脉,缓解心绞痛。此外,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心绞痛的症状。这些药物的使用应遵医嘱,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2. 介入治疗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重(达到75%)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在冠状动脉内放置支架,撑开狭窄或阻塞的血管段,恢复心肌血供。

3. 外科手术治疗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或不适合支架植入的患者。手术通过取患者自身其他部位血管,绕过狭窄或阻塞部位,重建心肌血供。

4. 心脏康复

    • 综合干预:心脏康复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动训练、营养指导、心理干预、戒烟限酒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综合干预,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

六、结语

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甚至对患者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但通过了解易患因素、纠正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以及科学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共同守护心脏健康。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