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时间 :2024-08-30 作者 :金迺光 来源: 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最基础检测方法之一,通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分析,可快速反映人体健康状态。尽管血常规检查简单、快捷,但其临床意义却非常重要。许多危急重症早期征兆,如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都能通过血常规数据反映出来。掌握这些血常规异常指标及其背后病理机制,不仅能为医生提供及时诊断依据,也能帮助患者更早地发现疾病,避免病情恶化。

1、白细胞异常:感染及免疫相关危急情况信号

白细胞增多症:当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成人正常范围通常为4-10×10⁹/L)时,提示可能存在感染、炎症或肿瘤性疾病。特别是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常见于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性疾病,如肺炎、急性阑尾炎等。如果伴随“核左移”现象(即中性粒细胞中未成熟细胞比例增加),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败血症。②白细胞减少症:如果白细胞显著降低(低于4×10⁹/L),可能预示病毒感染、骨髓抑制或免疫缺陷。例如,登革热等病毒感染可引起白细胞显著减少,提示病情危重。此外,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因骨髓功能衰竭而出现白细胞减少。通过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相关症状,可早期识别感染性休克、白血病等危急重症,为下一步干预争取时间。

2、血小板异常:预示出血或血栓风

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⁹/L时,患者可能有出血倾向,特别是在血小板低于30×10⁹/L时,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甚至威胁生命。常见原因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脓毒性休克等。②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显著升高(超过450×10⁹/L)时,提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这种情况常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或炎症状态,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脓毒症。血小板异常不仅要关注计数,还需结合患者病史及凝血功能检测,早期识别危急重症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提示缺氧或急性失血

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贫血是临床中常见的异常,急性出血性贫血尤其需要警惕。如果血红蛋白快速下降(如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需警惕内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常伴随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及时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②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显著增多(红细胞计数>6.5×10¹²/L)可能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低氧血症。高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长期缺氧,也可能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这种情况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起血栓等并发症,需紧急处理。

4、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异常:反映血液系统疾病

血细胞比容异常:血细胞比容显著升高(男性>52%,女性>48%)时,可能提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或脱水等问题;而显著降低则可能反映贫血或急性失血。②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增高:RDW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变异性,增高常见于铁缺乏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RDW异常增高,且伴随血红蛋白下降,应高度警惕贫血病因多样性和复杂性,必要时需进一步检查如骨髓穿刺以明确诊断。

结束语

血常规检查是一种简单但意义深远诊断工具,通过解读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其他参数变化,可为危急重症早期识别提供重要线索。然而,血常规检查结果只是初步判断疾病依据,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得出全面诊断结论。因此,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并对其结果保持高度关注,不仅能有效监测健康状况,还能为及时发现潜在危机争取宝贵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