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在脑部血管阻塞、突然破裂以后引起脑组织损伤,发病率、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患病群体趋于年轻化,因病因复杂,在高血压、房颤、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下患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会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经有关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脑卒中属于我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重要原因,50%~80%的脑卒中患者即便治疗成功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平衡功能、运动功能障碍,预防、急救和康复措施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一、预防措施
1.控制危险因素
经大量临床研究证实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饮酒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因此还需定期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上述基础性疾病,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2.健康生活方式
调整生活方式属于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措施之一,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多摄入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可有效预防脑卒中发生。适量运动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也可预防脑卒中发生,建议人们避免长时间久坐,适度采取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形式,这对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增强血管弹性效果理想。
3.定期体检
针对高危人群,如患有高血脂、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者,建议其定期进行体检,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必要的治疗。
二、急救措施
1.识别症状
脑卒中发生以后患者可能突然会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视力模糊、突发的一侧面部下垂、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等,如有这些症状出现还需提高警惕,应立即就医。
2.急救
脑卒中发生后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镇静,并向急救人员详细说明病情、地址,以便救护车及时赶到,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3.自我救治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协助患者调整为平卧位,避免头部剧烈晃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已经丧失意识,协助患者将头部偏向于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呼吸道,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
4.心肺复苏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术。
三、康复措施
1.早期康复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具体康复措施包括体位管理、关节活动、肌肉按摩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如语言疗法、认知疗法等,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语言、认知功能。对于表现为吞咽功能障碍者,在吞咽功能训练时注意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并从流食逐步过渡为普食,在吞咽以后练习憋气。
3.心理康复
脑卒中患者可能面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邀请心理咨询师、心理康复师介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4.急性期良肢位摆放
表现为上肢运动障碍者,帮助其调整为仰卧位,头部保持正中位或者面向患侧,在肩胛下放置软枕以免发生肩关节脱位,在髋关节下放置软枕,以免患者发生髋关节屈曲挛缩,髋内旋,膝关节展开被动伸展运动,以免发生膝反张。此外健侧卧位也是良肢位的一种,保持肩屈曲、肘伸展,确保肩关节无内收,患侧髋膝关节保持屈曲状态,并放置于软枕上,保持髋关节无内收,健侧下肢自然放置。
5.床上活动
在患者早期康复锻炼时,由家属、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转变体位,严格按照良肢位要求进行摆放,协助患者翻身坐起,肢体功能有所恢复以后指导患者应用正确方法翻身坐起。患侧肢体被动运动属于关节萎缩预防的关键措施,如帮助患者自仰卧位逐步过渡为坐位,在家属、护理人员帮助下应用健侧下肢逐步移动至床边,再用健侧上肢支撑坐起;或者帮助患者椅子上或者床边站立,患者自行移动重心,双下肢用力支撑后站立。
小结
脑卒中对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精神带来较大困扰,早期采取急救、康复措施有益于促进功能恢复,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机,减轻患者以及家属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