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是临床上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要是将新生儿包裹于柔软度适中的浴巾中,并通过对新生儿的体位调节让浴巾外部呈现出椭圆形的鸟巢样式。新生儿机体各项功能还处于发育基础阶段,其自身免疫能力、抵抗疾病能力都相对偏弱。因此在其出生后,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来维持其生活质量,加快其健康生长。鸟巢式护理是针对新生儿的一项特殊护理措施,它强调要以模拟新生儿生存环境为基础,结合新生儿的身心特点来实施干预,在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也能保障新生儿安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秘新生儿鸟巢式护理的神奇功效。
一、新生儿鸟巢式护理是什么?
鸟巢式护理是在暖箱的基础上模仿子宫环境的一种护理措施,能有效增加新生儿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能够显著促进新生儿的身心成长,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新生儿发育支持方法。根据相关研究表明,鸟巢形态下新生儿的体位与肢体放置类似于其在子宫内的体位,而研究证明这种生理体位是新生儿觉得最舒适的体位,能够让其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并提升其舒适性。这样就能让新生儿脱离母体后的紧张情绪和惊跳反应程度得到减轻,让其更加舒适地生长,促使其更快的发育。
新生儿鸟巢式护理有利于维持新生儿舒适的生理体位,感觉就像在母亲的子宫里,使其躯干和四肢有所依附和支持,从而满足了新生儿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生儿的易惊反应,使其消除紧张情绪,能尽快适应母体外的环境。此外,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机体能量消耗,可以增加早产儿每日进奶量,体重增长加快,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持续时间。
二、新生儿鸟巢式护理如何开展?
构建鸟巢:由责任护士亲自制作“鸟巢”,通过模拟子宫内部环境特点,使得新生儿能够处于安稳的环境中。选用质地柔软、大小适中的绒面布制成鸟巢,绒面布上最好有一些图案,随后将鸟巢置于暖箱中预热,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引起新生儿不适,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之间,根据需要调整。
体位调整:让新生儿熟睡于暖箱内或是水床垫上,同时将一小块柔软的棉质毛巾垫在其脖颈后方,使其颈部能够适当抬高2㎝左右。将新生儿放置在鸟巢中,随后调整其体位,一般是取侧卧位,随后将其四肢弯曲一定角度,将背臀部紧贴布卷,随后调整暖箱光线,避免造成刺激,使之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中。同时,选择一块优质干净的棉柔毛巾,将其裁剪成毛巾卷(长:150㎝、宽25㎝),将其包裹住新生儿的会阴、背部等位置,以便于新生儿肢体活动的控制。
每日清洁:每日需定时为新生儿做清洁工作,清洁时使用棉布擦拭,注意避开脐周部位,洗好后不建议涂抹爽身粉,使用干棉布擦去水分即可,使之保持干燥,并使用酒精对脐周进行消毒。
口腔清洁:新生儿进食后半小时,需要做清洁工作,使用少量温开水清洗口腔,若是新生儿不配合,可以使用温开水浸润的消毒棉球进行清洁,过程中注意力道,不能引起新生儿不适。
预热暖箱温度:通常33摄氏度左右,随即安置好新生儿,并对湿度、护圈大小进行调整。可将水床垫放置到鸟巢底部,通过水流动按摩新生儿的肌肤来加快其血液循环。
声音控制:强化对科室内部声音的控制,尽量减少噪声,保持环境声音在60dB内。
光线控制:晨起8:00至夜晚8:00间,责任护士可移走暖箱上的遮光物,反之其余时间要遮住暖箱。通过科学化的光线干预措施,能够让新生儿适应黑白光线循环的规律。在暖箱的光线方面,要以新生儿体质量作为标准,保持光线照射后舒适柔和,一定注意防止光线损伤到新生儿皮肤和眼部。
总结:鸟巢式护理模式能够为新生儿营造与母体子宫环境相似的环境,并且可以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在实际护理的过程当中能够避免外界的温度。为新生儿提供常规的护理操作,优先选择鸟巢式的护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维持生命体征,促进新生儿的发育,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