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一文读懂贫血的分类、病因及治疗

时间 :2024-11-20 作者 :张健 来源:日照市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容易导致人体组织、器官供氧不足,进而对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尽量降低贫血对大众正常生活的影响,需要正确认识贫血,本文就贫血的分类、病因及治疗三项主要内容进行以下科普。

一、贫血及贫血的分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到组织中而产生的综合征。考虑到年龄、性别和不同地区海拔高度等重要因素的差异,需要由临床医生来判断疑似贫血者是否存在贫血情况,大众需要建立起正确的医疗卫生观念,在发现身体异常时,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贫血容易对患者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其临床症状甚至可以覆盖到人体的各个系统,这也是贫血患者身体状态明显异常的重要原因。

由于分类标准的差异,贫血可以有多种分类,比如按照贫血进展速度、红细胞形态、血红蛋白浓度等都可以进行分类。按照当前我国在临床上常用的贫血分类方式来看,主要包括:(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由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异常引起,可以根据具体的贫血原因对贫血分类进行进一步细化。(2)溶血性贫血。与红细胞破坏过多有关,因此又称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3)失血性贫血。与快速大量出血有关,按照失血速度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

二、贫血的病因

由于贫血的常见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对贫血有一定的认识,保证贫血的病因有较为充分的了解,保证在发现相关病因、症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主动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获取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全面的检查、诊断和有效治疗完成病情控制,以免贫血问题影响到正常生活。贫血的病因可以与上述提到的常用贫血分类方式进行结合考虑,主要针对以下三方面病因进行介绍。

1)红细胞生成减少。该病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在对贫血病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以及造血功能异常都有可能带来红细胞生成减少现象,进而引发贫血。

2)红细胞丢失过多。该病因与外伤、外伤手术治疗有关,根据患者的外伤严重程度、红细胞丢失情况,结合失血速度进行综合考虑后,将失血情况分为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借此做好对患者贫血问题的准确判断,为治疗、控制贫血问题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持。

3)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遭到破坏的病因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主要涉及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缺陷、血红蛋白异常、免疫性破坏、机械性损伤,以及多种化学物理生物因素造成的破坏等一系列情况。

三、贫血的治疗方案

1)检查与诊断

疑似贫血者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和发病机制检查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贫血情况,并向主治医师提供详细的检查数据,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分析患者病史,结合各项检查结果完成诊断,充分考虑贫血患者可能存在的相关并发症和干预治疗后患者可能产生的反应等重要内容。

2)贫血治疗方案

目前,在贫血治疗方面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案,并且治疗效果得到了有效验证,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通过输送红细胞,对患者的贫血症状进行有效调整,保证患者组织、器官供氧充足。针对部分贫血患者可能存在的合并出血、感染等情况,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在保证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施治疗,帮助患者纠正贫血。

对因治疗:需要将治疗方案落脚到贫血的发病机制上,必须保证相关诊断的准确性。结合目前常见的贫血发病机制,需要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对因治疗方案。比如,缺铁性贫血采用补铁治疗,巨幼细胞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等,保证能够从发病机制上做好对贫血治疗效果的保障。

3)贫血的预防

预防是疾病治疗最好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保证各类营养元素摄入均衡,适当提升含铁食物占比来预防贫血。同时,应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定期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能够及时发现贫血等常见疾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