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特别是脑出血和重型颅脑损伤者,往往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等问题,导致他们无法经口进食。为了保障患者的营养摄入,经鼻胃管或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成为主要的进食方式。然而,这种进食方式也带来了一个常见问题——误吸。误吸,即异物吸入,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反流物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包括鼻咽分泌物、唾液、胃内容物、细菌等。一旦发生误吸,可能引发相关性肺炎,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神经外科术后留置鼻肠管与误吸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误吸风险评估
为了有效预防误吸,首先需要了解哪些患者属于误吸的高危人群。一般而言,以下情况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误吸风险:
1.高龄: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理机能逐渐减弱,误吸的风险增加。
2.GCS评分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分):GCS评分低的患者意识障碍严重,吞咽功能受损,容易发生误吸。
3.床头抬高不足(床头抬高<30°):床头抬高不足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增加误吸风险。
4.鼻饲速度过快(鼻饲速度≥40ml/h):过快的鼻饲速度可能导致患者无法及时吞咽,增加误吸的可能性。
5.胃残留量过多(胃残留量≥150ml):胃残留量过多表示患者的消化功能不佳,容易发生反流和误吸。
6.患者处于呕吐状态:呕吐时,胃内容物可能通过食道进入气道,造成误吸。
7.使用镇静、肌松、抗胆碱能等药物:这些药物可能抑制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咳嗽反射,增加误吸风险。
8.存在食道及胃肠疾病:如食管炎、胃炎等,可能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
9.有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可能影响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误吸风险。
二、鼻肠管留置与误吸防范
对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留置鼻肠管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相较于鼻胃管,鼻肠管能够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和误吸风险。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范措施:
1.鼻肠管的选择与留置:
鼻肠管类型:选择柔软、管径适中、易于放置的鼻肠管,如螺旋型鼻肠管。
置管方法:可采用床旁徒手盲插鼻肠管技术,这种技术不依赖任何辅助设备,操作方便,置管时间短,成功率高,且能有效降低胃潴留和误吸的风险。
置管位置:确保鼻肠管准确插入十二指肠或空肠,避免误入胃内。
2.鼻饲管理的优化:
鼻饲速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始速度较慢,逐渐增加至患者耐受的水平。
鼻饲温度:保持鼻饲液的温度适宜(40℃左右),避免过热或过冷刺激患者的消化道。
鼻饲总量: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消化能力,制定个体化的鼻饲总量。
监测胃内残留量:每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持续泵入营养液的患者应每4-8小时监测胃内残留量,避免胃残留量过多导致反流和误吸。
3.体位管理:
半卧位:鼻饲中和鼻饲后,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减少反流现象。
体位更换:鼻饲后30-60分钟内避免更换体位,以免影响患者的消化和吸收。
4.口腔护理:
口腔清洁:根据患者的口腔环境,选择适当的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每日至少两次,及时观察口腔黏膜状态,防止感染。
减少分泌物: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患者口咽及支气管分泌物,如翻身、拍背、吸痰等,以降低误吸风险。
5.其他预防措施:
避免腹内压增加:在进行鼻饲前,确保痰液稀释或排出的各项操作已完成,避免腹内压增加导致反流和误吸。
环境管理:保持进食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减少外界干扰,使患者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吞咽。
三、临床案例与效果
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因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转入神经外科救治,期间病情危重,处于中度昏迷状态,吞咽功能极差,几乎没有吞咽动作。一开始,医护人员留置胃管泵入肠内营养液,但患者多次发生反流、呕吐,胃潴留并出现低蛋白血症。为了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神经外科团队决定采用床旁徒手盲插鼻肠管技术,成功将鼻肠管置入空肠,重建了营养通道。空肠喂养期间,患者未再出现反流情况,极大降低了反流误吸的风险,减少了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的实施,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家属表示满意和肯定。
结语
神经外科术后留置鼻肠管与误吸防范是一项重要的临床任务。通过合理的鼻肠管留置、优化的鼻饲管理、科学的体位管理、有效的口腔护理以及其他预防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误吸风险,保障患者的营养摄入和生命安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