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堵塞,导致脑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神经功能缺损。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是目前全球第二大死因,也是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时间就是大脑!了解脑卒中的症状和急救措施,对于挽救生命、降低致残率至关重要,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1.脑卒中的类型与病理机制
脑卒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这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卒中总数的80%。它发生的原因是脑部血管被血栓或栓子阻塞,阻断了血液流向脑组织,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最终坏死。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破裂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来自心脏或其他血管的栓子也可能脱落并堵塞脑血管。
出血性脑卒中:这种类型是由脑血管破裂引起的,血液泄漏到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形成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导致脑组织损伤。高血压是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壁变薄、变脆,容易破裂。其他病因还包括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血液病等。
2.识别脑卒中的关键症状——“BEFAST”口诀
快速识别脑卒中症状是及时救治的关键。牢记“BEFAST”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脑卒中:
B(Balance):平衡-突然失去平衡,站立不稳,行走困难,甚至跌倒。
E(Eyes):眼睛-突发视力模糊、黑蒙、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复视等。
F(Face):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微笑时一侧脸下垂,面部麻木或感觉异常。
A(Arms):手臂-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抬不起手臂或无法维持手臂抬起的姿势,单侧手或腿的精细动作障碍,如无法握紧拳头、系扣子等。
S(Speech):语言-说话含糊不清、表达困难、无法理解他人言语,或无法命名常见的物品。
T(Time):时间-一旦出现以上任何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其他可能的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尤其是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这种头痛可能与以往的任何头痛都不同。
突发恶心、呕吐,可能伴有眩晕。
意识障碍或昏迷,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不醒。
吞咽困难,出现呛咳或进食困难。
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乏力、困倦。
3.脑卒中的急救措施——分秒必争
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的救治关键在于速度。在脑卒中发作后的数小时内,脑组织的损伤是可逆的。因此,一旦怀疑出现脑卒中症状,必须争分夺秒,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清楚告知接线员患者的具体情况、发病时间、目前的主要症状和所在位置,以便急救人员尽快到达并做好准备。
保持镇静,避免过度惊慌:情绪激动会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安抚患者,使其保持平静。
将患者置于平卧位,头部略抬高(15-30度):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和呼吸通畅,但如果怀疑有脊柱损伤,则不应移动患者。
解开患者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衣物过紧而影响呼吸。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呼吸和脉搏:如有异常,例如呼吸停止、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尽量避免搬动患者:避免加重病情,尤其是在怀疑颈部损伤的情况下。如果必须移动患者,应保持头部和颈部稳定。
不要给患者喂食或喂水:以防误吸导致窒息,因为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
记录发病时间和症状:这对于医生了解病情、判断脑卒中类型、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
如有呕吐物,应将患者头部侧向一边,清除口腔异物: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4.预防脑卒中——健康生活,远离风险
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控制血糖:糖尿病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积极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控制血脂:高血脂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定期检查血脂,控制饮食,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戒烟限酒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规律运动:适度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脑卒中,保持健康的体重指数。
管理压力:长期压力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控制危险因素,尤其是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定期进行体检。
5.结语
脑卒中是可防可治的。通过了解脑卒中的症状和急救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脑卒中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