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高血压中医是如何认识的?中医如何治高血压?

时间 :2024-08-09 作者 :欧阳视男 来源: 平江县第二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高血压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血管性疾病,很多人对于高血压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发病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升高,通过专业的血压检测仪器可以较为直观观察血压变化。高血压发病后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随着高血压病情不断发展,增加患者出现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高血压病发率高,研究多、广,不仅西医对高血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也较为全面。中医治疗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病症,针对性治疗,改善病症,降低血压水平。大众关于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了解不够全面,甚至也不知道发病后哪种方法可以治疗高血压。

1什么是高血压?中医是如何认识的?

1.1高血压及分级

高血压简言之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出现升高的情况,在诸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高,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的危险因素。关于此病的诊断标准,普遍认为个体收缩压≥140mmHg,或者(和)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出现后,常见的症状包括耳鸣、头晕、头痛、后颈部不适、记忆力下降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根据血压水平高低不同,将高血压分为不同等级。未进入分级的患者,收缩压标准120-139mmHg期间,或者(和)舒张压80-89mmHg期间,此时高血压病情并不严重,治疗难度小。1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标准140-159mmHg期间,或者(和)舒张压90-99mmHg期间;2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标准160-179mmHg期间,或者(和)舒张压100-109mmHg期间;3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标准≥180mmHg,或者(和)舒张压≥110mmHg,该阶段患者血压水平较高,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对患者机体伤害较为明显。

1.2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中医关于高血压研究较多,中医学将高血压归属于“肝阳”、“头痛”、“眩晕”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患者出现此病同先天因素、情志因素、饮食因素等有关。如饮食不节、情志抑郁等,使得五脏调节受损,气血阴阳不顺,后导致患者出现此病。高血压发病在肝脏,涉及脾脏、心脏,脏腑协调失常,使得血行异常。关于高血压病因研究古书籍较多,《灵枢·口问》、《素问·至真要大论》、《丹溪心法·头眩》等均有关于高血压病因相关介绍。如《丹溪心法·头眩》中云“无痰不作眩”。总的分析,中医觉得患者出现高血压的病因在热毒、瘀血、痰湿、气机升降异常、络脉闭阻、营血壅盛、肝风等。中医学从血脉理论、脏腑理论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高血压病发原因。

2治疗高血压的中医手段你都清楚吗?

高血压对患者健康影响大,并随着病情不断进展,增加患者出现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患者生活品质。中医治疗高血压方式较为多样,一般可以将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各种治疗方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满足不同高血压患者治疗需求,改善患者血压水平。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主要原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病因病机,针对性用药,调节脏腑、血运、气机升降等,有效降低血压水平。

2.1药物治疗

高血压是一种容易反反复复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病症,改善病情。此种方式治疗容易操作,相对成本较低,大多数患者会选择此种方法加以治疗。中医药物使用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根据情况配合西医药物使用。常用的高血压治疗药物以组方药物为主,如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祛痰平风汤、清热化瘀方等。天麻钩藤饮组方包括黄芩、天麻、栀子、杜仲、桑寄生、益母草、夜交藤等,可以清热活血,调节肝肾,平肝息风,改善血运,降低血压水平。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杞菊地黄丸,增强药物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清热化瘀方,方中枯草、益母草、杜仲等药物,可以清热化瘀、调节升降气机,使得血液循环更加顺畅,降低血压水平。祛痰平风汤组方包括天麻、陈皮、钩藤、法半夏、炒白术、枳实、石菖蒲等药物,调节脏腑,平肝息风,有效改善病症。

2.2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相对于药物治疗的其他治疗手段总称,包括针灸、耳穴埋豆法、穴位敷贴法、中医药膳法等。非药物治疗是丰富高血压治疗手段,为患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多同药物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以通过内外同治方式,强化血压控制效果。

2.2.1针灸

针灸治疗手段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此种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取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达到改善气血、调节脏腑的作用。针灸治疗中,可以选择足三里、内关、曲池为主要穴位,配合肝俞、肾俞等,通过配合刺激肝俞、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肝阳旺盛的情况,通过改善肝脏,配合心脏、脾脏等,使得脏腑相互协调,阴阳相合,改善血压水平。若患者血亏,气虚,则在针灸治疗中,可以配合气海、脾俞等穴位,改善气血,调整血运;若患者存在肝阴肾阴不足,则配合太溪、太冲。针灸治疗中,充分结合患者具体脏腑失调情况,选择相应穴位加以刺激,调整脏腑功能,改善病症。

2.2.2耳穴埋豆法

耳朵较为敏感,在耳朵部位存在诸多脏腑的敏感点,通过刺激耳穴可以刺激相关脏腑,改善脏腑功能。耳穴压豆操作时,主要穴位选择耳尖、降压沟,后根据情况选择部位,若存在肝火旺,则选择肝、神门;若患者存在痰湿过多情况,则增加脾、交感、心;若患者存在阴亏阳盛情况,则增加心、肾、肝等。

2.2.3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采取相应药物,对患者内关、风池、曲池、太冲等穴位进行贴敷,以促进药物散发,增强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病症。穴位贴敷疗法与针灸治疗相比,无需要针刺操作,患者舒适度更高。但由于贴敷治疗刺激性相对较小,治疗见效较慢,采用此种方式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需要坚持治疗,以窥疗效。

以上是关于高血压中医认识的简单介绍,中医治疗高血压手段多样,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高血压病情适当选择方法,并在中医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中医护理干预,以综合性改善病症,降低血压水平,尽可能降低高血压对患者生命健康、生活质量产生的不利影响,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