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泌尿系结石知多少

时间 :2024-08-02 作者 :田茂1 王洪涛2 王嘉影3 来源:1.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3*青岛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泌尿系结石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为5-6%,部分南方地区甚至高达10%;而且泌尿系结石是一种终生性疾病,其5年复发率高达50%,10年高达90%,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病因

泌尿系结石按病因主要分为代谢性结石、感染性结石、药物性结石及特发性结石4类。

代谢性结石与草酸、钙、尿酸、枸橼酸、胱氨酸等代谢异常有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含钙结石的形成,问题奶粉引起的结石就属于尿酸结石。

感染性结石由产脲酶细菌分解尿素产生碱性尿液环境和足够浓度的碳酸和氨形成。常见的感染性结石包括磷酸镁铵结石、碳酸磷灰石和尿酸铵结石。

药物性结石可直接由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尿液中析出和结晶导致,常见的如头孢曲松和磺胺类药物。

缺乏明确的致病原因的结石,称为特发性结石。

流行病调查显示泌尿系结石是一种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许多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由结石为首发临床表现显现,这表明针对预防结石外,还要针对性诊断、防治存在或潜在的其他相关疾病。代谢评估技术是结石病因诊断的标准方法,代谢评估可明确95%的结石病因,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的防治,可使结石复发率降低至15%左右。然而,由于代谢评估过程繁琐、一些检测项目尚未在我国普及开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二、治疗

对于直径小于6mm的结石,可通过自然排石法处理,同时辅助解痉镇痛类药物及中医中药治疗,以缓解患者疼痛及输尿管痉挛等症状,促进结石排出。针对直径6mm-2cm的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是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优势在于门诊即可完成,且对肾功能损害较小;对于结石硬度较高、体外碎石效果差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或RIRS),通过尿道、膀胱,到达输尿管甚至肾脏,在内镜直视下碎石、排石及取石。而对于直径超过2cm的结石,目前推荐的治疗方法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通过建立皮肤至肾脏的通道,置入内镜进行碎石取石,能够快速处理体积大的结石,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恢复快。

三、结石的复发预防

1. 液体摄入

建议每日液体摄入量>2.5L,保证尿液呈清亮或微黄,以普通饮用水为宜,不建议用饮料代替。

2.饮食疗法

根据代谢评估结果或结石成分,结合患者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饮食预防。

(1)草酸钙类结石:适当限制饮食中草酸的摄入,限制过量动物蛋白和钠盐的摄入。

(2)磷酸钙类结石:限制钙的摄入,还应限制高钠、高磷和高蛋白的食物摄入。

(3)非钙类结石:碱化尿液和限制嘌呤的摄入是尿酸结石的饮食要求。

3. 药物预防

(1)含钙结石的预防:对于存在高钙尿的患者,噻嗪类利尿剂可有效减少尿钙排泄,并降低结石复发率。治疗期间需同时补充枸橼酸钾,以防止低钾血症和低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2)尿酸结石的预防:碱化尿液是预防尿酸结石形成的首要措施,可选用枸橼酸钠、枸橼酸钾、碳酸氢钠等。对于合并有高尿酸血症或高尿酸尿症的患者,可使用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作为辅助预防手段。

(3)胱氨酸结石的预防:应该终生严格预防,碱化尿液有助于减少胱氨酸结石形成,常用碱化尿液的药物为枸橼酸钾。

(4)感染性结石的预防:对于此类患者,结石完全清除对减少复发至关重要。术后要根据病原学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以减少复发,持续治疗至少3个月,治疗期间每个月复查尿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考虑停用。对术后结石残留的患者,酸化尿液可降低结石生长速度。常用酸化尿液的药物包括维生素C、氯化铵、硫酸铵等。

以上是泌尿系结石常见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患者可结合自身病情及状况选择适当的日常预防及处理措施,需定期到医院复查,以免耽误病情;如果选择服用药物治疗,建议先到泌尿外科专科就诊,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药物不当造成误诊误治。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