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主要是指因感染肺炎支原体而患有的疾病,有传染性以及复发的可能,常见症状有乏力、头痛、咳嗽、发热等,可能会合并支气管炎、咽炎,甚至累积心脏、肾脏、皮肤粘膜、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为了缩短患儿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周期,助力患儿尽快恢复健康,我们应了解与掌握一些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知识。
一、一般护理
(1)患儿应得到充分的休息,这一点对有乏力症状的孩子来讲更为重要。
(2)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分房住,达到隔离的效果,主要源于患儿的鼻涕、痰液中均有肺炎支原体,它能通过飞沫传播,进入人们的呼吸道,并引发肺部炎症。
二、发热护理
(1)物理降温。在患儿体温低于38.5度时应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敷退热贴、涂抹退热凝胶等,还要给孩子穿的少一些,以便于排汗。有些家长认为浑身搓高度白酒利于降温,这对小儿来讲不够安全可靠。
(2)药物降温。若患儿体温超出38.5度,同时伴有烦躁、精神不振等症状,那么家长应按照说明书给孩子服用退热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同类药物不可重复使用,两次用药应间隔一段时间,通常为6小时左右。
(3)中医降温。实践证明,针灸、药浴等中医手段均可达到退热的效果,例如家长可在孩子因支原体肺炎而发热时使用推拿技术降温,常用技术有推下天柱骨、打马过天河、清天河水等。
三、呼吸道护理
(1)体位引流。支原体肺炎患儿可能会出现肺不张、肺实变等情况,除了用药以外,还可用体位引流手段实现辅助治疗的目标。以右肺排痰引流为例,家长可让患儿做起来并依靠着床头,背部与床面呈45度角,双腿自然弯曲,肩部与膝盖平行。
(2)有效咳嗽。家长应引导患儿在平静的状态下呼吸,而后咳嗽并恢复原位,反复几次,直到排出痰液。患儿通常应坐着,腹部受压,扩张胸腔,短暂停止呼吸1-2秒,同时上身前倾或微弯,打开声门后气流高速喷出,分泌物随之排出体外。
(3)扣背。有些患儿无法独立排痰,那么在护理呼吸道时应通过扣背的方式助其排痰,患儿坐着、侧躺都可以,家长五指并拢,掌心中空,腕关节发力,在患儿脊椎两侧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扣背,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家长应在患儿饭后一小时扣背,以免出现呕吐的情况,还要控制好力度,避免用力过猛伤到肺泡或肋骨,在扣背时还要鼓励患儿咳嗽。
(4)雾化吸入。此为一种给药手段,患儿通过呼吸药物能直达肺部,达到缓解或治疗支原体肺炎病症的效果。做雾化前家长应观察孩子的状态,若患儿过于紧张、口腔粘膜破溃、面部有皮疹则不建议做雾化,在雾化中还要留意患儿的精神状态,通过安抚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使患儿能呼吸均匀,充分吸收药物。
四、日常饮食护理
(1)有些患儿因发热而感到口渴,身体流失大量水分,此时家长应及时补水,以温开水为主。
(2)多数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家长不应逼孩子吃饭,并为患儿准备一些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蔬菜鸡肉粥、南瓜粥等,助力患儿补充能量。
(3)护理期间应少食多餐。
(4)饮食搭配合理,清淡健康。
(5)若患儿食物摄入量极少,那么应在医生指导下静脉补液。
五、科学用药护理
(1)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诊疗,在确诊支原体肺炎后遵医嘱用药,用药期间不可随意换药、停药或增减药量,以免影响药效。
(2)在用药期间关注患儿的表现,谨防不良反应。
(3)若患儿年龄较小、吞咽困难,那么家长可改换药品剂型,用颗粒冲剂、口服液代替片剂。
(4)根据疗程用药,以阿奇霉素为例,静点或口服疗程为3日,若患儿症状较为严重可延长为5-7日,间隔3-4日接受第二个疗程的药物治疗,通常为2-3个疗程。有些患儿有耐药性,那么可根据体质与治疗需求选用新型抗菌药物。
(5)根据症状用药,支原体肺炎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等,家长应根据患儿的症状有针对性的用药。以祛痰为例,可口服溴已新、氨溴索等药物;对于合并流感的患儿来讲,需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若患儿病程较长、原发性免疫功能缺陷且存在混合感染的问题,家长则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泊芬净、氟康唑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