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小于的爸爸突然在家感到头晕,不一会后立即晕倒在地上,家人十分着急将其扶到了沙发上。而因为爸爸以往有过因脑梗疾病的住院治疗的经历,所以小于十分害怕,立即拨打了120并且将父亲送往医院,害怕脑梗再次复发而危及生命安全。而临床医生在对其父亲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后,立即安排小于的爸爸进行了磁共振检查(MR),详细询问了小于父亲发病的整个过程并且进行初步问诊,基本确诊了脑缺血性卒中。从检查作用上看,MR作为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可比作急性期的脑缺血疾病“侦察兵”,能明显早于普通CT计算机断层扫描发现脑缺血迹象,是脑缺血疾病筛查的必选项目。
一、什么是脑缺血性卒中?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它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分别俗称“脑梗死”、“脑溢血”,当脑血管出血、渗漏,或者血栓阻塞脑血管时,大脑得不到正常供血,脑细胞就会缺氧死亡,坏死的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就会出现异常。中老年人属于高发人群,发病之后会有头痛、头昏、头晕、偏瘫、肢体无力,所以一旦发现有以上症状后,不要忽视,而且要立即入院检查。缺血性脑卒中一旦患病后往往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不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预后差。但通过筛查高危人群,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服用有效的药物,卒中完全可以预防。
二、什么是MR?
MR与CT、X线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不同,作为一种新型医学检查技术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部位,例如脑部、肾部、肝部、甲状腺等实质性脏器,有决定性诊断作用。检查时主要特点是“摇摇看”,核磁共振技术主要依靠显影理论,检测水分子的改变,因为在不同组织中它的磁场方向随意,含量也存在差异。MR利用较大的磁场输出,让检查过程中水分子磁场与磁力线的方向一致,若此时核磁共振机器的磁场作用效果突然消失,磁力线方向便会恢复到原有的随意式排列方向。重复多次这种操作类似于“摇晃”的检验方法,将患者体内水分子处于振动状态,之后再平静下来感受振感,可得到足够的检验数据来为医生的后续诊断提供依据,形成图像后患者的正常组织部位与病变组织部位可看出差异。
三、为什么要做MR诊断?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危险疾病之一,而脑缺血性卒中又属于典型脑血管系统疾病,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发病率高达70-80%左右,会形成较重的神经功能损伤,需及时介入治疗保证生命安全,而有效、对症治疗的前提是“侦查”好病灶位置和情况,MR诊断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个任务。
许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到医院看病甚至主动要求检查头部CT或头部MR,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脑血管检查尤为重要,医院影像科响应院内外的患者实际需求,积极普及MR检查项目的重要作用,对脑缺血性卒中和其他脑血管疾病均有优秀的“侦查”效用。而且,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的6个小时以内,如果能及时帮助病人恢复脑部血供,神经细胞的损伤是可逆的,而细胞缺血缺氧在图像显示上,相比于常规的CT检查,磁共振检查最早半小时至一小时就能查出病变,更符合脑缺血性卒中患者需要尽早对症治疗的条件,通常就会成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而且脑部结构复杂使用磁共振成像,能使病灶状况得到清晰显示,进而得出更精确的检查结果更方便医生判断病况。而MR诊断技术优势在于,其一,无创、便捷、及时、经济性,同时具有预约时间短、花费较低,更容易为患者接受等优势。其二,可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进行整体化评估,对疾病的诊断更加全面,有助于减少漏诊和误诊,节约患者的时间。其三,可以对颅内侧支循环的情况进行精准评估,有助于临床医师判断患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而脑缺血性卒中会使患者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水分子扩散运动受到限制,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图像上会呈现明显的白色高信号,此种高信号能够反映梗塞的部位和程度,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MR诊断技术的能为脑缺血性卒中的诊疗提供更具体、精准的依据,给脑卒中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