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管综合征是指肘关节外伤后尺神经受压时,尺侧腕屈肌肌束两端纤维增粗,尺神经受压的症状。在肱骨内髁和尺骨鹰嘴之间,有一狭长的骨槽,呈弧形,其上有深筋膜相连,构成一个骨纤维鞘管,称为尺神经沟或肘尺管。尺神经和尺侧副动脉、副静脉位于尺骨尺神经管内。
一、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肘管结构及形态的各种异常都可能导致尺神经受压,此症候群在成人中较常见,但在15岁以下儿童中则较罕见。多见于睡眠不良,长期坐在办公桌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肘骨折、肘外翻、尺神经受牵拉、骨折复位不佳、肘管内骨质不均匀、尺神经损伤;肘管内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腱鞘囊肿;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麻疯病等全身性疾病均可引起肘管综合征的并发。
症状:早期病人常有小指腹酸麻不适的感觉。有时候写字,用筷子的动作也不利索。随着病情的加重,腕部尺侧屈肌、环指和小指屈肌的力量减弱,手部内部肌肉萎缩,手指呈现轻微的爪状变形。
二、临床诊断
有许多疾病需要与肘管综合征区分,包括尺神经其它位置受压,全身性疾病和类似于颈椎病的肉芽肿,胸廓出口症候群等。
1.颈椎病由于颈神经根低部位受压而引起的疼痛和麻木,常与颈椎病(神经根型)混淆,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颈、肩、背痛,并有向上臂和前臂内侧的放射痛,椎间孔挤压试验常引起疼痛。此外,在X线片和CT检查中,还可以发现相应的椎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
2.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部神经掌支位于腕部神经管内而导致腕部神经掌支受压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腕部神经受压所致腕部神经损伤。具体现表现为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萎缩及爪状手,但小指短展肌肌支多向骨间管近端分支,故尺侧腕肌及环、小指深屈肌肌力正常,骨间管有触痛。
3.胸廓出口综合征是一种以前臂皮神经感觉异常和锁骨下动脉压迫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也可合并其它神经病变。
三、肘管综合征的治疗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如果症状轻微,可以采用保守疗法。可调节手肘位置,避免手肘长时间弯曲,不能枕手肘入睡,推荐戴护肘;非类固醇抗炎和止痛药有时能缓解疼痛和麻木感,但不推荐用于肘管内封闭。手术治疗是在手内肌萎缩、保守治疗无效时才会考虑的选择。常用于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方手术方式包括:
(一)肘管切开减压术
此手术方法是切开尺侧屈肌肱骨端与尺骨鹰嘴之间的纤维性筋膜组织,松解尺神经外膜,使尺神经不前移,是一个简单的术式,能减轻一些病人的临床症状。然而,由于该术式无法解除因肘关节弯折而引起的尺神经紧张,因此很多病人的症状并未消失,因此该术式在肘管综合征的治疗中已较少应用。
(二)肱骨内上髁切除术
在骨膜下暴露肱骨内髁,切开屈肌旋前肌腱的起始端,用骨凿或咬骨钳将整个肱骨内髁及髁上嵴的一部分切除,为了避免尺神经与松质骨的粗糙面相接触,使其能自然返回到肱骨内髁附近,将骨膜和屈肌旋前肌腱缝在一起。然而,在内上髁手术中,由于骨块的存在容易损伤尺神经。此外,骨折段的出血也会导致血肿的机化,形成疤痕并使尺神经再次受到压迫。
小结:
首先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睡眠规律,避免长时间对自己的肘关节进行外力挤压。而对于需要借助桌椅实现长时间休息的患者,可以采用垫肩的方式来护理肘管,以避免因肘管受压刺激而引起基本症状的发生和恶化。其次,对于发生肘管骨折的患者,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以避免肘关节的畸形,如肘外翻,肘内翻,导致尺神经受压,导致肘管综合症的产生。对有肘关节其他疾患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要积极的配合医生,以避免病情加重对病人肘关节的影响。当病人的肘关节出现不适时,应按照医生的指示,积极地使用石膏、夹板、护肘等进行伸直位置的固定,以防止疾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