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脑梗死+糖尿病?护理这样做,风险更低!

时间 :2024-07-26 作者 :刘素燕 来源: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中风)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病。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过高,容易引发血管病变,增加脑梗死的风险。因此,当脑梗死与糖尿病同时出现时,患者的健康状况更加复杂,护理也更加困难。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科学的护理方式,降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风险,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一、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联

糖尿病与脑梗死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促使血栓的形成,进而堵塞脑部血管,诱发脑梗死。此外,糖尿病还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进一步加大了脑梗死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直接影响着血管的健康。如果血糖长期失控,不仅会加重动脉硬化的进程,还会影响脑部血管的自我调节功能,使脑部血流更容易发生障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例如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障碍,会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脑梗死的风险更高。同时,脑梗死患者因为神经系统受损,可能会影响其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形成恶性循环。

二、脑梗死+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重点

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时,科学的护理管理至关重要。护理不仅要关注脑梗死的康复,还要兼顾血糖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预防。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护理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对脑梗死的康复影响巨大。血糖过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栓形成,进而加重脑梗死。而血糖过低则可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增加脑组织损伤。因此,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当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确保其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急剧的波动。合理控制糖类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帮助患者稳定血糖。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减少暴饮暴食的风险。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

由于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已经受到损伤,糖尿病进一步加剧了血栓的形成风险。因此,护理中应特别关注血液循环的管理,预防新血栓的形成。在医生指导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通常需要服用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来预防血栓形成。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确保患者按时服药,同时注意监测药物副作用,如出血或消化道不适等。帮助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定期帮助其进行肢体活动和翻身,防止因久坐或久卧导致的深静脉血栓。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而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增加脑梗死的复发风险。因此,护理中要加强对血压和血脂的控制。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确保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通过饮食调整(如减少盐分摄入)和药物治疗,帮助患者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突然升高或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等),因此在饮食护理中应注重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配合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三、脑梗死+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脑梗死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常常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打击,而糖尿病的长期管理压力也容易让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中还需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

家属和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避免因病情影响产生过度焦虑或抑郁情绪。定期与患者沟通,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满足其心理需求。

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建议他们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通过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减少对病情的恐惧和压力。

四、家庭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至关重要。家属不仅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还需关注患者的日常饮食、用药以及生活习惯的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饮食结构,提供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糖、低脂的食物。同时,注意少食多餐,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帮助患者在康复期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如步行、简单的肢体运动等。在开始任何康复活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确保活动强度适合患者的身体状况。

出院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监控脑梗死的恢复情况和复发风险。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