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原本平静的一天,却被突如其来的头痛、眩晕打破,紧接着,你发现自己的半边身体不听使唤,嘴角不受控制地歪斜,想要说话却吐字不清,甚至意识都开始变得模糊……
这不是恐怖电影中的桥段,而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真实经历。
1.脑血管“堵车”,生命亮起红灯
缺血性中风,通俗地讲,就是脑血管“堵车”了。我们的脑神经细胞就像一群辛勤工作的“小工人”,需要不断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而脑血管就像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负责将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给脑神经细胞。
然而,当血管内形成血栓,就像一辆“故障车辆”停在了“高速公路”上,导致后方车辆拥堵,原本通畅的血液供应链条被阻断,脑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无法正常工作,中风就发生了。
2.与死神赛跑,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缺血性中风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的“时间依赖性”。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但同时也是最脆弱的器官之一。脑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一旦血流中断,每分钟都会有近20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
这意味着,从发病那一刻起,时间就变成了和死神赛跑的筹码。抢救越早,疏通血管越及时,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脑细胞的死亡,降低致残率,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
3.BEFAST识别中风,刻不容缓
面对中风,时间就是生命!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识别中风,抓住宝贵的抢救时间呢?
记住“BEFAST”口诀,能够快速识别中风。“BEFAST”的中文意思是“要快”,体现了脑卒中救治的时效性。
B-Balance(平衡):指平衡或协调能力的突然丧失。患者常常觉得走路不稳,身体向一侧偏斜;或者动作变得比较笨拙。
E-Eyes(眼睛),指突发的视物困难。常表现为视物重影,就是把一个东西看成两个;也会表现为偏盲,即整个视野的左侧或右侧一半突然缺失;还会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
F-Face(面部):指患者面部不对称。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是否出现两侧不对称,比如嘴角歪斜、一边眼睛闭不上、眉毛无法抬起等。
A-Arm(手臂):指患者手臂突发麻木或无力。让患者抬起双臂,观察是否有一侧手臂无力,无法抬起或保持水平。
S-Speech(语言):指患者言语困难或构音不清。表现为患者说话含糊不清、“大舌头”或者“口吃”,甚至表达困难,或者答非所问(无法理解他人语言)。
T-Time(时间):指时间。如果短时间内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很可能发生了中风,请立即就医!切记!千万不要等待症状能否自行好转,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4.多学科联动,打通生命通道
一旦确诊为缺血性中风,医院会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由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协作,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目前,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静脉溶栓治疗:在发病后4.5-6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
2.动脉取栓术:通过微创手术,将导管从血管送入大脑,将堵塞血管的血栓“抓”出来,更快更直接地恢复血流。
缺血性中风后的3-6个月是康复的“黄金期”,尽早启动康复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修复潜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常见的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等问题,康复治疗方案通常包括:
运动康复:针对偏瘫、肌无力、步态异常等,采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控制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言语康复:针对失语、表达障碍、理解困难等,采用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语言沟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康复: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疏导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康复的主动性和依从性。
职业康复:针对有工作需求的患者,进行职业评估和训练,帮助他们重返工作岗位,实现社会参与。
5.预防大于治疗,守护大脑健康
当然,我们更希望中风永远不要发生。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预防中风: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至关重要。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损害血管健康,增加中风风险。
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并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保持血管弹性,降低中风风险。
记住,时间就是大脑!面对中风,每一秒都无比珍贵。了解中风知识,快速识别、及时就医,才能赢得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守护我们的大脑健康!
6.结语
中风,离我们并不遥远。但幸运的是,只要我们足够了解它,做好预防措施,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就能将它的威胁降到最低。
让我们携手同行,从今天开始,关注脑健康,预防中风,守护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