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手术护理必读,如何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时间 :2024-07-15 作者 :王荣欣 来源: 高唐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icon_pdf证书

在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手术已成为治疗众多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并非万无一失,其中潜在的感染风险不容忽视。手术感染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成为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术前准备:细致入微,防患于未然

1.1术前检查与预防性用药

全面的术前检查是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判断手术可行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感染灶,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此外,对于高感染风险的手术,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在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杀灭体内潜在的致病菌,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性。但需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医嘱,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问题。

1.2手术环境的无菌准备

手术室是手术进行的重要场所,其无菌环境的保持对于预防术后感染至关重要。手术前,手术室需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空气、手术器械、手术台等符合无菌要求。医护人员需严格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细菌等微生物进入伤口。

二、术中操作:精细操作,严格无菌

2.1手术切口的消毒与处理

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对手术切口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通常使用碘酒、酒精等消毒剂对手术区域进行多次涂抹,确保皮肤表面无细菌残留。对于深部手术,还需使用生理盐水等无菌液体冲洗切口,减少组织内的细菌数量。

2.2精细的手术操作与止血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精细操作,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良好的止血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术中彻底止血可以减少术后渗血、积液等现象的发生,降低感染风险。对于较大的血管损伤,应及时使用电凝、超声刀、缝线、结扎夹等方法进行止血处理。

2.3坏死组织与异物的清理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坏死组织、血液、碎骨片等异物如不及时清理,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增加感染风险。因此,医生需仔细清理手术区域,确保无异物残留。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部位,还需使用吸引器将脓液等分泌物吸取干净,并使用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浸泡消毒处理。

2.4无菌操作的严格执行

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核心环节。医护人员需时刻保持无菌意识,避免触摸非无菌物品。手术器械和器械包需在手术前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手术过程中如需更换器械或敷料等物品,也需遵循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三、术后护理:精心呵护,促进康复

3.1保持伤口清洁与干燥

手术后的伤口需保持清洁和干燥。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更换伤口敷料,避免敷料潮湿引起感染。在更换敷料前,做好卫生并严格无菌操作,切勿用力擦拭伤口或撕扯敷料以免刺激皮肤或导致伤口裂开。

3.2遵医嘱用药与复诊

术后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并定期复诊。对于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而言,应按时按量服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同时,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3.3观察伤口变化与及时就医

术后患者需密切观察伤口的变化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瘙痒等现象出现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处理。对于出现严重感染症状的患者而言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以防止感染扩散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

3.4避免湿润环境与适度运动

术后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防止伤口湿润增加感染风险。洗澡时应使用防水敷料或保护套保护伤口避免水直接接触到伤口处。同时患者在术后可以适当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但应避免过度运动以免汗液浸湿口引发感染的发生。

总之,手术感染的风险可以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精心护理来有效降低。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各项护理措施共同维护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