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了解艾滋病,病毒远离你我他。艾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目前没有可广泛使用的预防疫苗、也没有有效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HIV通过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体的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全身器官衰竭而死。也就是说,未经治疗的HIV感染者,在疾病晚期会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AIDS的传播,主要有三个途径:
1、性接触(不安全的同性或异性性接触);
2、经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如使用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3、母婴传播(感染的母亲对胎儿的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由此可见,AIDS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主要有男男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等。
性传播是AIDS主要传播途径。目前,AIDS经输血途径传播已经基本阻断,经静脉吸毒传播和母婴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性传播也就成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异性性传播大约占3/4,男性同性传播占大约占1/4。随着社交软件等新媒体的普遍应用,一夜情、多性伴侣等现象增强了易感染AIDS行为的隐蔽性,而人口频繁流动也增加了预防干预的难度,AIDS疫苗、可治愈药物等重大防治关键技术还没有取得突破,现有技术手段和策略措施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性传播。
这些途径不会传播HIV:蚊虫叮咬,礼节性接吻,握手等日常交往接触、病毒携带者咳嗽与打喷嚏等。
主动采取措施,可以阻断AIDS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
2、正确使用避孕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措施。节育环与结扎等避孕措施都不能阻断AIDS;
3、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生活日用品不借用;
5、怀孕妇女感染AIDS的,必须提前告知医生,积极采取医学干预措施,避免孩子受感染;
6、非必要不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输血尽量到正规医院。
高危人员主动检测,尽早发现病毒侵害。当前AIDS整体疫情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是,仍有约四分之一的HIV感染者没有检测或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已被感染。高危人员要尽快进行主动检测。
主动检测很必要
HIV检测是诊断是否感染AIDS的有效指标,可以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感染AIDS。染上AIDS不要消沉,更不要绝望,通过早检测才能早发现,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及时规范进行抗病毒治疗、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可减轻病毒侵害,保护性伴侣,避免病毒扩散。
高危人员要检测
1、有高危性行为史,无固定性伴侣者。发生危险性行为如未使用安全套的不安全性行为或男性同性性行为、一夜情、通过交友软件与陌生人发生性行为等。经常发生高危性行为者,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HIV检测。
2、与他人共用针具使用毒品者。
3、在非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纹眉纹身、拔牙等(没有严格消毒的器械,可能造成病毒交叉感染)。
4、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等性病患者。
5、正常婚前检测、孕检等。
检测讲究时间段
感染HIV后不是马上就能检出是否感染,而是存在一个检测的窗口期,也就是从HIV感染人体到血液中能检出抗体或核酸,有一个时间段。抗体检测的窗口期一般为4-12周,核酸检测的窗口期为1-4周。
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抗体检测,建议在高危行为后4周进行抗体检测,大多数感染者4周可以检测到抗体。如果4周结果阴性可以等到8周或12周再检测。一般情况下,如果12周之内没有再发生高危行为,也没有检测到抗体,就可以排除AIDS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窗口期”尽管检测不出抗体,如果已经感染了HIV,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在这段时间发生性行为,要使用安全套保护性伴侣不被感染。如果既往有过高危行为,且没有做过检测,应该尽快检测。
这些地方可检测
1、各地疾控中心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检测服务。
2、各地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大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也可提供检测服务。
AIDS可防可控,关键是每一个人要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倡议每个人都要关注AIDS,树立良好的健康行为观。
远离“艾滋”,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