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怎么护理?腹部穴位按摩加隔姜灸护理帮你轻松缓解

时间 :2024-09-18 作者 :孙冬雪 来源: 济阳区中医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胃部隐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伴随恶心、呕吐、四肢畏寒等均为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常见症状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胃脘部位因气滞血瘀而出现疼痛。此类胃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还容易因长期反复发作而加重脾胃虚弱,进而影响生活质量。近年来,如穴位按摩中医护理通过调理脾胃、温通经络,在缓解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方面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并应用于临床。

腹部穴位按摩的护理要点

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护理中,腹部穴位按摩是一常用护理干预手段首先,护理人员按照温阳散寒健脾和胃原则结合患者个体差异确定中脘、天枢、关元和足三里等与脾胃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待按摩穴位,同时叮嘱患者采取仰卧位,放松腹部,避免因体位不当影响穴位刺激效果。护理过程中采用顺时针轻揉按压手法,按揉每个穴位5min左右,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建议按摩时长控制在每次15-20min,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连续护理干预12周,以保证刺激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针对虚寒较为严重患者,建议可在按摩前使用温热毛巾热敷腹部中脘和关元部位,持续10-15min,加强温阳散寒效果。此外,在按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若出现胃脘部疼痛缓解、胀满感减轻、食欲有所恢复等积极变化,可持续保持当前按摩方案。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调整力度或暂停按摩。对于老年体弱者,按摩力度需适当减轻,时间应相应缩短,以避免造成疲劳或局部组织损伤。注意事项方面,患者在接受护理期间应避免寒凉食物,护理人员在按摩前应确保双手温暖,避免因手部冰冷对穴位产生不良刺激同时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隔姜灸护理的具体操作

隔姜灸护理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同样需要保持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护理人员将适量厚度保持在0.2-0.3cm新鲜生姜片覆盖在患者中脘、关元、天枢和足三里等穴位,并在姜片表面用针轻轻刺孔接着取适量艾条,将其点燃后置于姜片之上,艾条高度保持在离皮肤约2-3cm处,避免过近以防烫伤,并将每次施灸时间控制在15-20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连续施灸57天为一疗程

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艾条燃烧速度和热量传导情况,每5分钟观察一次患者局部皮肤情况适时调整艾条高度,保持恒定温热刺激,避免局部灼伤。此外,施灸时需注意患者感受,若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灼痛等明显不适,需立即暂停并及时为患者局部降温。施灸结束后,立即清理残余艾灰,并使用干净的毛巾擦拭患者姜片所覆盖穴位,确保皮肤清洁干燥。

隔姜灸护理操作同样坚持中医辩证原则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进行调整针对虚寒较重或病程较长的患者,适当增加隔姜灸的次数和疗程,但每次时间不应超过30min,以避免长期热刺激导致皮肤损伤。对于老年患者或体质虚弱患者,艾条燃烧高度应适当调节为3-4cm,保证温热刺激不至过强,亦可在施灸前先热敷腹部,以增强穴位的受热效果并减少灸感不适。此外,隔姜灸护理应避免在空腹、过饱或极度疲劳的状态下进行,以免影响效果或产生不良反应。

结束语

腹部穴位按摩与隔姜灸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护理中,通过温阳散寒、调理气血,显著缓解患者胃脘部不适,促进脾胃功能恢复。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体质患者需实施个体化制定护理方案,合理调整按摩力度与施灸时间,确保疗效最大化。同时,结合饮食调理、生活作息等方式例如多食温性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和过于油腻的食物餐后适量运动以及在天气寒冷时适当增加衣物,进一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预防症状反复。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