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到骨质疏松时,并不感到陌生,且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较多,也可以将其称为脆骨病、松质骨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可见,而骨质疏松的日常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护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哪些人容易患有骨质疏松?
1、如家族中有骨质疏松疾病遗传因素者容易患有骨质疏松。
2、绝经时间过早的妇女容易患骨质疏松。
3、长期饮食摄入钙含量较少者容易患有骨质疏松。
4、长期缺乏运动者也比较容易患骨质疏松。
5、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也容易患有骨质疏松。
6、有长期吸烟、酗酒习惯的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7、有饮用咖啡或浓茶习惯者,过度饮用时,容易患骨质疏松。
8、如患有多种身体疾病时,也比较容易患骨质疏松疾病,例如:消化系统吸收障碍,类风湿关节炎等。
二、骨质疏松有哪些临床表现?
1、腰背部疼痛:常见的症状就是腰背疼痛,一般腰背部疼痛发生较多。
2、身长缩短、驼背:骨质疏松时,由于人体的脊椎椎体承重大,易发生变形,还会在疼痛后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等症状。
2、骨折:骨质疏松后,容易发生骨折,且高龄女性老人发生较多。
4、呼吸功能下降:骨质疏松后,如果发生胸、腰椎部位的压缩性骨折时,很容易导致其胸廓部位发生变形,减少肺活量,可导致患者的呼吸功能下降,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年龄:年龄的增长也会对人体的骨骼造成较大影响,年龄增长后,人体骨骼的钙和其他矿物质减少,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等情况。
2、遗传因素:如家族中有人患有骨质疏松时,其他亲属出现骨质疏松情况的可能性较大。
3、雌激素水平下降:对于女性而言,更年期阶段发生后,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从而影响骨骼的健康。
4、饮食不当:日常饮食中,体内的骨营养物质不足,例如:钙、维生素D等,就很容易导致其出现骨质疏松,长期如此,很容易导致其出现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的几率。
5、不良生活方式:生活中,长时间久坐,且缺乏运动,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还有很多人存在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很容易导致其出现骨质疏松。
6、激素治疗:如有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也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7、某些疾病和药物:如患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物等,都很有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四、如何护理骨质疏松?
1、预防跌倒:很多骨质疏松疾病患者日常行走过程中,容易出现跌倒的情况,因此,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预防跌倒,家属可在家中铺防滑垫,避免骨质疏松缓则跌倒,外出时,可搀扶患者,叮嘱其缓慢行走,避免摔倒,如患者活动受限时,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械,有效预防跌倒。
2、心理护理:很多骨质疏松患者患病期间,经常出现较多的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家属应及时关注患者情况,并给予患者一定的关心与爱护,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3、适当运动:患有骨质疏松疾病后,家属可鼓励患者多参加户外活动,适当锻炼。有利于促进骨关节活动,促进骨骼组织生长。且适当运动,还可以改善人体协调、应变能力,但是切记,运动期间,最好有家属,并做好相应关节保护措施。
4、日光浴:每天可适当晒晒太阳,使人体内的维生素D活化,并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家属可每天鼓励患者外出晒晒太阳,且每天晒太阳半小时即可,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善骨质疏松,晒太阳过程中,为避免晒伤,家属可为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5、饮食以及用药护理:日常饮食方面,家属可为其准备较多钙含量、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蔬菜水果等,并鼓励患者多进食。用药方面,应每天按时叮嘱患者服用药物,积极做好相应的用药记录。
骨质疏松疾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不可逆性,但是只要日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按时用药,增强体质等,可有效增强其体质,保障自身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