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糖尿病者、高血压者、高脂血症者等的人群,虽然治愈率较高,但治疗周期较长,一般需要1至2年,在此期间若未重视日常护理与康复指导的话,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后遗症甚至是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所以在脑梗死的康复之路上,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与康复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一、脑梗死的日常护理
一要戒烟,因为烟毒不仅会损害血管内膜,而且还会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极易因此而形成血栓。
二要科学用药,一定要谨遵医嘱正确、规范、规律地用药,既不可漏服,也不可随意地增减药量、停药或更换药物,而且期间若有不良反应发生,则应及时就医并进行有效的处理。
三要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但要注意的是,睡醒后尤其是早晨醒来后不要急于起床,最好先在床上仰卧,并适当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待至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且能够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时,再慢慢坐起,之后稍活动几次上肢便可下床活动,如此有助于避免血压起伏过大的情况发生。
四要合理饮食,遵循营养、均衡、清淡、低盐、低脂饮食的原则,且日常饮食应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平时要适量摄入牛奶、肉类、豆类、谷类等食物并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但要注意的是,既要戒酒并少饮或不饮含糖的饮料,也要限制红肉和如蛋糕等的甜食的摄入量,还要限制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可超过6克,更要忌食过多的酱菜、咸菜和如羊肉、浓茶等的热性食物以及辣椒、麻椒、雪糕等辛辣、生冷的刺激性食物。
五要调整心态,由于该病起病较急,且多见于中老年人,极易使得患者在短时间内从正常人变成一个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的人,一旦想到自己将会成为别人的累赘,还经常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不想开口从而会变得孤僻、抑郁、烦躁、易怒,但这并不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为此,一方面患者家属要以高度的责任心,精心照料患者,期间不要急躁,也不要厌烦,多接近、多询问、多安慰、多鼓励患者,并时常与其交流与沟通,倾听其内心真实想法,从而为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排除消极情绪,树立并增强治疗的信心;另一方面患者自身要放松心情,消除紧张焦虑,减轻精神压力,消除消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保持乐观心态,保持心情愉悦。
二、脑梗死的康复指导
一要进行被动运动,主要是床上运动,尤其是对于早期卧床不起或半身不遂的患者而言,家属应多为其翻身按摩,最好每两个小时为其翻身一次,并多为其按摩手指、脚趾、四肢等,如此既能减轻体重对局部造成的压迫并预防压疮的形成,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并避免关节僵硬,还能促使痰液咳出并预防肺部感染。
二要进行面部运动,对于出现吹哨、鼓腮、口角下垂等口歪眼斜的后遗症者而言,应在给予其精神鼓励的同时,还要督促或帮助其时常按摩面部并多做嘴、眼部的运动,此举有利于促进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
三要进行吞咽训练,对于伴有如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吞咽障碍症状者而言,应及时进行如口舌肌训练、咽部柠檬冰刺等的吞咽的康复训练。
四要进行语言训练,对于出现失语等语言障碍的后遗症者而言,家属应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并在此期间注意耐心纠正患者的发音,坚持让患者反复练习,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五要进行肢体训练,一方面患者要常用热水与冰水间隔浸泡患侧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循环,另一方面要在患者病情稳定以后先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并在其适应之后每天定时进行下蹲、原地踏步、扶物站立、轮流抬两腿、扶住床沿或桌沿等物的同时身体向左右两侧移动步行等的活动。
总之,脑梗死是常见病症,为了防止该病在恢复期间出现后遗症从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那么就建议患者重视日常的护理与康复指导,如此才能在保证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保证生活质量尽可能的不受疾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