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敲黑板,这些关于心肌梗死的重点知识要掌握

时间 :2024-09-13 作者 :刘伟 来源: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季家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心肌梗死,也被称为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每年,国内有数以百万计的新增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不乏年轻人。本文将围绕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关键点,为大家进行科普,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一、心肌梗死的定义

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的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时,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最终发生坏死。心肌梗死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严重表现。

二、心肌梗死的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和复合糖类在血管壁内积聚,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当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发生心肌梗死。

2.血栓形成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斑块破裂,局部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会进一步堵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

3.血管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能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如果痉挛持续或反复发生,就会引发心肌梗死。

4.其他因素

包括情绪激动、重体力活动、吸烟、饮酒过量、高脂肪饮食、天气寒冷、便秘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三、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

1.胸痛

心肌梗死发生时,最典型的症状是胸痛。这种胸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具有压榨性、刀割样或闷痛感,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也可能放射到左肩、左臂、颈部、背部、牙齿或上腹部。这种胸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超过半小时,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2.全身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伴随全身症状,如发热、烦躁、出冷汗、恶心、呕吐、乏力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

3.其他症状

部分心肌梗死患者还可能出现低血压、休克、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表明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四、心肌梗死的诊断

1.症状和体征

胸痛是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同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恶心呕吐、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查体时,医生可能会发现患者血压波动、心率变化等体征。

2.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常出现特异性的改变,如ST段抬高、T波倒置等。

3.心肌标志物检测

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在心肌细胞坏死时会释放到血液中,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检测这些标志物的升高,从而辅助诊断心肌梗死。

4.心脏血管造影

通过造影可以直观地看到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情况,明确心肌梗死的病因。

五、心肌梗死的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扩冠药物(如硝酸甘油)、降压药物、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这些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控制危险因素,为后续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冠脉介入治疗(PCI)和冠脉搭桥手术(CABG)。冠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快速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对于部分无法行PCI的患者,可以选择冠脉搭桥手术来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

3.溶栓治疗

对于发病时间较短(通常小于12小时)且无法及时行PCI的患者,可以选择溶栓治疗。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但溶栓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且有一定的出血风险。

六、心肌梗死的预防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需要积极控制。患者应该按时服药、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保持适度的体重和合理的饮食结构。

2.健康生活方式

患者应该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

3.定期体检

建议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心电图、血压、血糖、血脂等项目的检查。

总之,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上述关于心肌梗死的重点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