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急诊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突发的心脏病发作到日常的意外创伤,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轻伤痛。本文将对急诊急救知识进行科普,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实用的急救指南。
一、急诊急救的基本概念
急诊是指医疗机构内对突发、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或创伤进行紧急处理的医疗过程。而急救则是在专业医疗人员到达之前,由现场人员进行的初步救治和护理,目的是稳定病情、减轻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并为后续的专业治疗赢得时间。
二、常见急诊急救技能
1.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搏骤停患者采取的紧急救治措施,其核心在于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在进行CPR时,应注意以下步骤:
判断意识与呼吸: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唤,检查患者是否有反应和自主呼吸。若患者无意识且无呼吸或呼吸异常,应立即进行CPR。
启动紧急反应系统: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患者情况和所在位置。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于硬板床或地面上,解开上衣,双手交叠置于胸骨下半部,垂直向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人工呼吸:对于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胸外按压的间隙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直到看到患者胸廓起伏。
2. 止血包扎
出血是许多创伤的常见症状,及时止血是减少失血、挽救生命的关键。对于不同类型的出血,应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动脉出血,用手指按压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搏动点进行止血。
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块覆盖伤口,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以压迫伤口周围的血管,达到止血目的。
填塞止血法:对于较深、较大的伤口,可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块填塞伤口,再加压包扎。
止血带止血法:在四肢大出血且无法用其他方法止血时,可使用止血带或布条等在上臂或大腿中上1/3处进行绑扎,但需注意每隔半小时放松一次,以防肢体坏死。
3. 骨折固定
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在急救现场,对于怀疑有骨折的患者,应避免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同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固定:
使用夹板:如有夹板等固定器材,可将其置于骨折部位两侧,用绷带或布条进行固定。
就地取材:如无夹板,可用书本、木板、树枝等物品代替夹板进行固定。
注意松紧度:固定时应保持松紧适度,既要稳定骨折部位,又要避免压迫血管和神经。
4. 烧伤烫伤处理
烧伤烫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在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立即脱离热源:如火焰、热水等。
冷水冲洗:用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以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肿胀。
保护创面: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块覆盖伤口,以防感染。
避免使用偏方:如牙膏、酱油等,以免加重伤口污染和疼痛。
5. 触电急救
触电是一种严重的意外伤害,其急救措施包括:
切断电源: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如木棍、塑料管等)将电线挑开。
检查呼吸心跳:迅速检查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如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就医治疗:在急救人员到场前,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三、急救原则
1、先救命后治伤:首先处理可能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如心搏骤停、大出血等。
2、先重伤后轻伤:在有多名伤者的情况下,应优先处理伤势较重的患者。
3、保持冷静:面对紧急情况,要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避免因恐慌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行动。
4、及时报警:在进行初步急救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详细情况以便专业救援人员及时到场。
5、保护现场: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护现场以便后续调查和处理。
总之,急诊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它不仅能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还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伤残程度。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急救培训,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为社会的安全稳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