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老年人的流行病-骨质疏松症

时间 :2024-09-13 作者 :陈志敏 来源:东营市东营区胜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脊柱变形、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的妇女和老年男性,绝经后妇女约占90%,老年人约占70%

1病因

1.1年龄

随年龄增长,骨组织的丢失逐渐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人年龄的增大而升高,50岁时,女性的发病率为15%60岁时为50%,若能活到80岁,则差不多与你年龄相符,为80%左右。

1.2性别

通常女性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骨量都比男性要少,并且在40岁之后,骨量流失的速率是男性的两倍。

1.3种族

白种人发病率最高,黑种人次之,黄种人最少。

1.4遗传

骨质疏松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骨质疏松症,其子女患病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2倍。

1.5其他

患有肾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另外,营养不良、偏食、长期大量饮用咖啡或浓茶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长期大量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影响骨骼对钙的吸收及利用,使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化。

2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有疼痛、驼背、骨折等,其中以疼痛最为常见,最常见的部位是腰背痛。早期多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出现驼背、身高变矮,甚至发生骨折。

2.1腰背痛

早期疼痛多为间歇性,夜间或负重活动时加重,尤其是弯腰、负重、久坐久站时疼痛明显;

2.2脊柱变形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2.3骨折

最常见的是前臂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前臂远端骨折是指手掌部至手腕部的骨折;髋部骨折是指躯干及股骨颈的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20%~30%,常见并发症包括褥疮、泌尿系感染和肺炎等。老年人如果出现这些并发症,即使治疗得当,也可能会在1年内死亡。

3防治措施

3.1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有雌激素替代治疗、降钙素、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但药物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用药。

3.2饮食

提高钙质摄取量:在老年人群中,每日摄钙量不少于1000毫克。牛奶、奶制品、小鱼干、排骨、深绿色蔬菜等都含有丰富的钙。

适当的蛋白摄取:对于老年人来说,每日应摄取1.0~1.5克的蛋白,以千克体重为宜。吃太多的蛋白会引起钙质的丢失,所以要注意适量。

少吃盐:吃太多的食盐会引起钙质的损失,所以老年人应该少吃食盐。每日食盐的摄取量最好不要超过5克。

适当摄取维他命D:维他命D能帮助人体对钙质的吸收与利用,所以老年人摄取维他命D的量要适当,每日摄取量在800~1000IU之间。

3.3适当运动

负重运动:骨质疏松的患者要保持骨量,就必须做合适的负荷训练。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打太极拳等方式进行负重锻炼。通过以上练习,可以增强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增强其平衡力,降低跌倒的几率。中老年人最好是坚持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30分钟以上,这样有助于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骨骼的健康。

力量训练:增强肌肉强度、耐力、新陈代谢、平衡力,提高骨骼健康,降低骨折几率。老年人可以做举哑铃、拉弹力带等低强度的力量练习。老年人最好一周做23次力量训练,一次2030分钟钟。

柔韧性锻炼:能增强各关节的柔韧性、协调能力,增强全身柔韧性及平衡性,降低跌倒的机率。老年人可以做一些柔韧性的练习,如瑜伽、太极拳等。老年人的柔韧性锻炼一般一周1-2次,每次30-40分钟。

将有氧锻炼与强度锻炼相结合:能够全面改善老年人群的体质,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老年人在进行有氧运动与力量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方式时,可以进行健身操等。通过以上练习,可增强老年人的肌力与耐力,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增强骨骼健康。老年人最好一周做三到四次30-40分钟的锻炼。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