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广播电视报
hei_logo1
描述
描述

颅脑外伤的康复治疗

时间 :2024-09-13 作者 :牛嗣强 来源:临邑县人民医院 浏览 : 分类 :健康科普

颅脑外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仅次于四肢创伤,是全球第三大致残、致死的疾病,颅脑外伤患者康复难度高,需要利用各种康复手段,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是一种因为外力作用导致的头部损伤,颅脑损伤可能累及头皮、颅、脑组织脑血管、脑脊液等,损伤机制比较复杂,临床上一般是暴力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导致头部受伤,火灾、爆炸等也会引起颅脑外伤。

颅脑外伤的康复护理,应该怎样做?

(一)早期康复治疗

当颅脑外伤患者急症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稳定后,在48小时内要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因为颅脑损伤病人的身体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所以在早期康复护理中更要关注。

1)调整患者的体位姿势。病人术后头部不能太低,以免影响到颅内血液回流,护理人员要将病人偏瘫肢体侧的肩胛骨向前、肘部伸开、肩部向前、下肢调整到屈髋屈膝的体位,每两个小时调整一次体位,多用患处卧位的方式,尽可能多给病人刺激。

2尽早肢体功能锻炼。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颅脑损伤的病人有重要的意义,肢体瘫痪疾病功能康复训练,注意由小关节到大关节,先轻后重,由被动到主动,由近心端及远心端,先下肢后上肢,循序渐进。早期先在床上锻炼,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的方式,以按摩、针灸、拍打、挤压等方法锻炼;以后逐渐离床,坐立、直立姿势训练及锻炼行走训练期间需有人在旁边保护。

3)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在患者恢复意识,脱离生命危险之后,护理人员可以协同家属,帮助患者进行起立床训练,初步训练时,要及时和病人沟通,询问患者的感受,将床倾斜角度固定在是30°,每天站立2小时,病人适应这个角度之后,每次增加的倾斜角,如果病人适应速度较快,可以每天增加15°的倾斜角度。当然,我们要注意,每次的训练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以2030分钟为佳。

4)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如果患者的主动运动能力较强,就可以主动引导患者做好运动训练,穿弹力袜、抬高下肢,改善患者的肢体血液循环。如果患者的主动运动能力不强,就可以通过肌肉功能电刺激和辅助运动的方式,降低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

(二)恢复期康复治疗

患者接受手术待生命体征恢复一到两周之后,就要做好患者各方面的康复治疗。

1肢体功能康复治疗。上肢功能训练。患者家属可以先从牵伸屈肌的方式进行病人训练,让病人对刺激做出反应,适应之后,患者就逐渐可以增加穿衣、取物、吃饭等训练。下肢功能训练。上肢功能训练之余,也可以对患者进行下肢功能训练,且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上肢功能之后开始训练。在家属的保护下,患者慢慢向前伸手,扶着固定物,保持身体直立、两脚分开站立,慢慢下蹲,再站起来。熟练之后,就可以增加摆动训练,单脚站立,患侧肢体微微摆动,逐渐增加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训练,再好一些,就可以进行屈膝、屈髋训练。上下肢训练每次持续的时间要维持在35分钟左右,适当训练,充分休息,一点点增加训练的难度。

2语言康复训练。除了肢体训练外,家属还要学习一些言语功能康复、认知知觉功能康复的方法,失语病人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应从最简单的“啊”音开始,然后说出生活中实用的单词,如吃、喝、水、尿等,反复强化训练,随着患者的功能恢复,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一直到能用完整的语句表达需要想法。

3)心理康复治疗。颅脑损伤常因突然发生的意外所致,心理的变化大都经历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努力期及承受期,各个时期有时交错出现。病人由过去健康的身体、正常的工作及生活,突然转变为肢体功能障碍,需要他人照顾,心理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打击,常表现出消沉、抑郁、悲观和焦店,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及其他异常的行为举止。因此,医务人员工作需认真负责,尊重病人,对病人充满同情和理解,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以免加重病人的猎疑和痛苦。康复护士应对病人进行行为矫正疗法,建立健康行为,使病人能面对观实,学会放松,逐渐学会生活自理,融入社会。

山东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