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其中,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最好。其原因是氧气驱动雾化吸入采用的是以氧气为气源,氧流量6-8L/分,符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氧疗,其动力更足、含氧量更高。药物粒子分散得更细,产生的粒径更小,对生命体征的干扰小,排痰效果好,不易发生刺激性呛咳,更易进入肺组织或肺泡中。所以,有效部位药物的沉积率更高,效果更加显著。
【雾化吸入治疗常用药物】
1、抗结核药物:异烟肼注射液配生理盐水以雾化吸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稀释痰液,强化患者的排痰能力,还能将抗结核药物的药理作用最大化,有效抑制肺部结核菌的蔓延。
2、控制症状发作的吸入药物: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病人预防或缓解症状的必需用药,临床上常用β2 受体激动剂是沙丁胺醇,吸入后5分钟可起效,15分钟可达高峰,药效可维持4-6小时。胆碱能受体拮抗剂为异丙托溴铵,吸入后10-30分钟起效,1-2小时作用达高峰,1次吸入后作用可维持6-8小时。
3、控制炎症的吸入药物: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临床上常用布地奈德和丙酸倍氯米松的雾化剂型。布地奈德起效迅速,10-30分钟即可发挥气道抗炎作用。如果与支气管舒张剂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佳。
4、清除气道分泌物的吸入药物:祛痰药,临床常用的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增加肺泡表面活性剂的分泌,抗氧化抗炎作用。
5、其他药物:诱导痰技术可以使痰标本合格率提高,常用3%高渗盐水。
【雾化吸入前评估】
内容包括:患者的意识、年龄、性别、主要诊断、过敏史、痰液的情况、是否有过雾化吸入治疗,是否有家属陪伴;配合程度;雾化装置首选口含式,对于不能配合,年老或者儿童选用面罩式。
【雾化吸入前准备】
进食在1小时以上,有痰要先排痰。
【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体位的选择,坐位或者半卧位;
2、方法:雾化吸入时,要用口深吸气,稍屏气,再用鼻呼气。如果口内有水,不要下咽,避免引起胃部不适。
3、氧气流量控制在6-8升/分;
4、雾化吸入时间,每次15-20分钟。
5、雾化吸入治疗时出现不适或故障,及时通知护士,不要自行处理。
6、密切观察病人,防止气道痉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7、使用面罩进行雾化时产生的气溶胶可能对眼睛造成刺激等,在病人进行雾化时脸部避免涂抹油性护肤产品,面罩要紧扣面部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8、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
【雾化吸入后的处理】
1、雾化吸入治疗完毕,通知护士;
2、吸氧的患者,调至吸氧状态,遵医嘱吸氧;
3、指导患者漱口,清洗面部;
4、必要时协助患者拍背咳痰;
5、指导患者清洗雾化器杯体、雾化面罩或口含嘴,晾干备用;
6、一套雾化器使用频次详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伴有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防止因吸入高浓度氧气,使呼吸中抑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