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糖尿病这一“甜蜜的负担”正悄然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健康。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威胁生命。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标志性特征,但它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导致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以及足部病变等严重后果。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防控呢?通过科学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防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一、糖尿病的病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都密切相关。遗传基因目前来说是不可改变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我们可以控制的环境因素,如身体老龄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什么方式的改变等。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从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下降,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导致的。也有观点认为与病毒感染或者异体蛋白免疫反应有关。 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现代医学认为与两方面有关,一是胰岛素β细胞功能的下降,二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我们人体当中目前发现的唯一一种降血糖激素,而胰岛β细胞是人身体内唯一能分泌这种激素的组织。故β细胞功能的减退或衰竭是导致Ⅱ型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因素,而胰岛素抵抗则是我们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率不足。换言之,我们的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数量是足够的,但可能因为它的作用不好,或者身体外周组织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降低血糖,而导致血糖升高无法控制。在一般的病程中,胰岛素抵抗一般先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而出现,这时候胰岛β细胞功能分泌的胰岛素数量还是可以的,只是由于我们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这些胰岛素才导致了血糖的异常。
二、如何控制和治疗糖尿病?
1.合理饮食: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患者应遵循“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少量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合理搭配各类食物,确保营养均衡。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同时,注意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暴饮暴食。
2.适量运动: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适量的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并结合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等多种运动方式。运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剧烈运动和空腹运动。
3.定期监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调整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至少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一次餐后两小时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
4.药物治疗: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同时,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及时向医生反馈并调整治疗方案。
5.心理调适: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面对和管理。因此,心理调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和困难。同时,家人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的血糖状况、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监测、遵医嘱治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让健康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甜蜜”生活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