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极凶险的传染病,可防、不可治,预防是关键,春夏季猫、狗处于发情期,它们会出现狂躁不安,攻击性增强,是猫犬伤人事件高发时期。一定要做好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动物咬伤、抓伤传播给人类。一旦感染狂犬病,病毒会迅速侵入人体神经系统,引起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症状,死亡率几乎高达100%。
二、狂犬病传染源是什么?
(1)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占95%以上,其次是猫。
(2)野生或流浪哺乳动物,蝙蝠、獾、狐狸、狼是我国重要的野生动物传染源。
(3)牛、马、猪等家畜和兔、鼠等啮齿动物咬伤风险低。
(4)鸟类、鱼类、蜥蜴、龟等动物不传播狂犬病病毒。
三、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抓伤;尚未愈合的伤口,被狂犬病动物舔舐;眼结膜、口腔黏膜、肛门、生殖器黏膜等被狂犬病动物舔舐或接触到含有狂犬病病毒的分泌物等;病毒直接进入体内。
四、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如何处理伤口?
五、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后要不要打狂犬疫苗?
患者需根据伤口暴露分级来判断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I级暴露;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清洗暴露部位,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或者直接接触蝙蝠。应处置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备注:确认为Ⅱ级暴露且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或者Ⅱ级暴露者其伤口位于头面部且不能确定致伤动物健康状况时,按照Ⅲ级暴露者处置)
六、狂犬疫苗接种 :
(1)首次免疫:暴露后无禁忌症,需全程、足量、规范接种疫苗,目前我国狂犬病的免疫程序有2种,分别是5针免疫程序和"2-1-1"4针免疫程序。
(2)再暴露后免疫:
接种期间:完成接种无需加量。
全程接种后3个月内:无需再次免疫。
≥全程接种后3个月:0、3天各接种1剂次。
(3)当某一剂次出现延迟,其后续剂次接种时间按原免疫程序作相应顺延,无需重启疫苗免疫程序。
七、被动免疫制剂使用:
(1)Ⅲ级暴露者及需按照Ⅲ级暴露处置的Ⅱ级暴露者: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按照每千克体重20个国际单位(20IU/kg)计算;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千克体重40个国际单位(40IU/kg)计算;单克隆抗体按照批准剂量使用。
(2)如未能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当天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接种首针狂犬病疫苗7天内(含7天)仍可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3)按暴露前或者暴露后程序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除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外,暴露或者再次暴露后无需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八、接种狂犬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饮酒、喝浓茶、咖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尽量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剧烈运动。
(3)接种狂犬疫苗期间可正常接种其他疫苗,但应优先接种狂犬疫苗;注射了狂犬免疫球蛋白者,应按疫苗说明书要求推迟计划接种的减毒活疫苗。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关键。每年定期给猫、狗等宠物接种狂犬疫苗。规范养犬行为,避免接触流浪或野生动物。预防狂犬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最后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生命远离狂犬病,为社会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