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适度的发热可以抗感染、增强免疫。然而,对于家长来说,看到孩子发热往往会感到焦虑和不安。实际上,只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不适,促进康复。以下是一些儿童发热家庭护理的小贴士,供家长们参考。
一、如何判断发热程度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如何判断孩子的发热程度,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之间,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发热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体温进行初步判断:低热:37.4℃-38℃;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二、如何做好发热患儿的家庭护理?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通风换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果天气较热,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但避免直吹孩子,以免受凉。
室温控制:室温维持在25℃左右较为适宜,既不会过热也不会过冷。
2.衣着适量
减少衣物:如果孩子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适当减少衣物。
避免捂热:尤其对于婴儿,捂汗可能会造成危及生命的捂热综合征,因此衣物要适量,不要过多包裹。
3.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在孩子体温上升期不推荐温水擦浴,因为此时孩子往往手脚冰凉,擦浴只会一时冷却身体,随后可能加强产热和减少散热。但在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可以用36℃左右的温水擦浴,主要擦颈、胸、背以及四肢等部位,帮助散热。
退热贴或冰枕: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分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适合孩子使用。但冰枕对于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因为幼儿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
4.合理用药
退热药使用:当体温超过38.5℃时,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各国权威机构对全球儿童推荐的退热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使用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选择合适的剂量,并遵循说明书上的用药间隔和次数。
注意事项:不推荐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也不推荐与含有这两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对退热药的反应,如反应较差可能提示严重疾病。
5.补充水分和营养
多喝水:发热时孩子容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因此,要给孩子多喝水或汤、稀释果汁等液体,以补充体内水分。同时,也可以喂一些口服补液盐Ⅲ等来帮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清淡饮食:发热期间孩子的食欲可能会变差,因此要给予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牛奶、米粥、青菜汤、面汤、蛋羹等。同时,也可以适量吃一些新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6.卧床休息
保持安静:发热时孩子需要休息来恢复体力。家长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并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各种刺激。
观察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变化、精神状态、食欲等。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不愿意喝水或似乎无力喝水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三、特殊情况处理
新生儿发热: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发热时不宜采用药物降温。如果新生儿发热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和治疗。
高热惊厥:如果孩子在高热时出现惊厥症状(如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紧急处理。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并避免刺激和摇晃孩子。
总结
儿童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但家长不必过于恐慌和焦虑,只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方法,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不适促进康复。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也要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提高孩子的免疫力。